PDF版查看  第一版: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河南省显微外科学学科的发展研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骨折患者
输入辐照血液 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1
11 1 2024年7月1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输入辐照血液 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宛凯玲

 

   什么是辐照血液
    辐照血液是指经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处理后,使淋巴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并干预其正常修复过程,造成淋巴细胞丧失有丝分裂的活性和增殖,保全其他血液成分活性的血液制剂。
    辐照血液是使用照射强度为25戈瑞~30戈瑞(一般不超过50戈瑞)的γ射线或X射线,对血液产品进行照射,使血液产品中的淋巴细胞失去免疫活性所制成的成分血。
    为什么要输入辐照血液?目的是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什么是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指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不能清除输入血液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使其在体内植活、增殖,将患者的组织器官识别为非己物质,并作为靶目标进行免疫攻击、破坏的一种致命性输血并发症。这是一种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种免疫反应异常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不典型,易与药物治疗和放化疗的副作用相混淆。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常出现于输血后2天~30天,平均21天,早期症状为发热、皮肤出现红斑或细小的斑丘疹,逐渐向全身蔓延,可累及远端肢体,严重时出现红皮病、水疱和皮肤剥脱,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及肝炎等。多数患者伴发骨髓衰竭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大多数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一般在症状出现7天~21天会由于感染而死亡,死亡率超过90%。
    需要进行辐照的血液
    对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高危人群所输注的红细胞悬液、浓缩血小板及机采血小板等要进行辐照。
    为什么要对血液进行辐照
    1.降低发生发热、过敏、溶血、细菌感染、急性肺损伤等输血反应的概率。
    2.这是目前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3.提高输血安全,减少输血反应,降低输血风险。
    辐照血液有哪些优点
    1.消毒、灭菌彻底,无污染,无残留。
    2.无须加热,“冷消毒”法。
    3.操作简单快捷,可持续作业。
    4.可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输入辐照血液会不会对患者的身体有害
    辐照血液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Cs-137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有核细胞,使细胞核DNA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并干预其正常的修复过程,造成淋巴细胞丧失有丝分裂的活性并停止增殖而产生的血液制剂。
    用γ射线辐照血液只发生于瞬间,在辐照完成后这种杀伤作用就不存在了,辐照后血液并没有放射活性,不具有放射性危害,因此对患者的身体无危害。
    辐照血液适合哪些人群
    相关指南指出,辐照血液适用于:
    1.胎儿和婴幼儿。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
    3.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
    4.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6.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7.使用抑制细胞免疫功能药物的患者。
    8.进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
    9.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实体肿瘤患者或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以及输注粒细胞、HLA配型(骨髓配型)血液、来自一级或二级亲属的血液,或有其他相关治疗病史(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嘌呤类似物治疗等)的患者。
 (作者供职于驻马店市中心血站)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