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伤情复杂多样,严重程度不一。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腹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现场急救措施,以及转诊注意事项。
初步判断
损伤分类 腹部损伤根据是否有伤口直接和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根据有无内脏伤,又分为单纯腹壁损伤和内脏损伤。内脏损伤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实质性脏器损伤(如肝、脾、肾等)和空腔脏器损伤(如胃肠道、胆道、膀胱等)。
临床表现 由于致伤原因和伤情的不同,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实质性脏器损伤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患者会出现心慌、口渴、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时导致血压快速下降,甚至休克。腹部有持续性疼痛,但腹膜刺激症状相对较轻,出血量较大时,会出现移动性浊音。
空腔脏器破裂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如弥漫性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由于漏出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刺激程度和早期腹膜刺激征的严重程度也不同,胃液、胆汁、胰液等刺激一般较强。患者多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咯血、便血,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诊断要点
有无内脏损伤:若患者早期出现休克征象,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或有持续性且进行性加重的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或者有明显腹膜刺激征、气腹、腹部移动性浊音、咯血、便血、血尿,以及直肠指诊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搏动感、指套染血等情况,应考虑有内脏损伤。
类脏器损伤类别:出现恶心、呕吐、便血、气腹者,多为胃肠道损伤;排尿困难、血尿、会阴部牵涉痛者,可能是泌尿系统损伤;膈面腹膜有刺激表现,提示上腹部脏器损伤;有下位肋骨骨折者,要警惕肝、脾破裂;骨盆骨折,需要留意直肠、膀胱、尿道等损伤。
是否有多发性损伤:腹部损伤因素一般较为复杂,诊断时不能仅关注单个器官损伤,要判断是否存在复合伤和多发损伤,如腹内有多个器官损伤、腹部以外的合并伤(特别是颅脑、胸部、脊椎骨折等危及生命的损伤),以及腹部以外损伤累及腹内脏器。
怀疑有腹部脏器损伤又不能确诊的患者,可对其进行腹腔穿刺。穿刺点常选于脐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或经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汇处,抽到液体和气体均为阳性。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1.暂时不能确定有无腹腔内脏器损伤者,生命体征平稳,通过观察和进一步检查,有望使伤情得到缓解。
2.诊断明确的轻度单纯实质性脏器损伤,生命体征稳定。
3.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腹膜炎体征的空腔脏器损伤。
治疗措施: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变化。
2.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出,减轻腹胀。
3.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4.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5.营养支持,补充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
手术治疗
适应证:
1.已确定有腹腔内脏器破裂或穿孔者。
2.腹腔内进行性出血,经积极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仍不稳定者。
3.腹腔内脏器严重损伤,如肝、脾、肾破裂,胰腺断裂等。
4.胃肠道破裂,出现明显腹膜炎体征者。
5.腹部开放性损伤,有脏器脱出或大血管损伤者。
术前准备:
1.建立多条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2.留置胃管、导尿管,以观察病情。
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备血,做好输血准备。
手术处理
1.全面探查腹腔,明确损伤的脏器和程度。
2.控制出血,处理损伤的脏器。对于实质性脏器破裂,根据情况进行修补、部分切除或全切;对于空腔脏器破裂,进行修补或切除吻合。
3.清理腹腔,冲洗并放置引流管。
术后处理
1.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和各种实验室指标。
2.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4.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
5.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
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出血 腹部损伤常见并发症,多由手术止血不彻底或结扎线脱落等引起,表现为腹腔引流管引出大量鲜血、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再次进行手术止血。
感染 多因腹腔污染、手术操作不当等引起。表现为发热、腹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脓肿引流。
腹腔脓肿 常发生在膈下、盆腔等部位,表现为发热、腹痛、局部压痛等,可以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或CT引导下穿刺进行引流,并应用抗生素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 多因腹腔内炎症、手术创伤等导致,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轻者进行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即可缓解,严重者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松解粘连。
现场急救
紧急处置 对于有腹腔脏器损伤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应迅速开放静脉输液通道,补充生理盐水、平衡盐等液体,以扩充容量。
在诊断未明确、治疗方案未定之前,避免使用强力镇痛药物,以防止掩盖病情。
所有腹部损伤患者初期应禁食,防止加重腹腔污染,影响后续手术。
腹壁破裂致腹腔内脏器脱出者,如果不能现场将脱出内脏放回腹腔,应用消毒碗覆盖,待患者入院后在手术室进行消毒、检查、处置后,再还纳。
观察和一般处置 对暂时不能明确有无腹腔内脏器损伤,但是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并给予相应处理。包括每15分钟~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和呼吸;每30分钟检查一次腹部体征,注意腹膜刺激征的变化;每30分钟~60分钟测量一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必要时,重复进行腹腔穿刺;禁食,补液;注射广谱抗生素,预防或治疗腹腔感染;怀疑有空腔脏器破裂或明显腹胀者,进行胃肠减压。
预防措施
腹部损伤的预后,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以及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及时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对于腹部轻度损伤,经过治疗多数患者恢复良好;严重损伤,尤其是伴有多脏器损伤、大量出血和休克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腹部损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创伤,准确的诊断、及时有效的急救和合理的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良好预后的关键。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腹部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加强公众的安全教育,预防腹部损伤也具有重要意义。
转诊注意事项
腹部损伤患者如果明确或怀疑有脏器损伤,应及时转院治疗。在转院前,应采取部分紧急处置措施,以提高安全性。在转院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患者意识状态、腹痛程度和范围,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2.让患者采取垫高头部、下肢屈曲的仰卧位,以减轻腹痛。
3.保持静脉输液通道畅通,持续补液。
4.对于有四肢骨折者,进行简单固定。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