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防范网络养生骗局
让更多特殊病患者用得起药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生健康工作
“医疗+慈善”助推医院发展
1
11 1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防范网络养生骗局
 

□高 畅

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上半身几乎完全伏案。屏幕上,一位自称“养生大师”的主播口若悬河地讲述着各种养生秘诀,主播讲到哪儿,老人的笔记就跟着写到哪儿。一开始,老人的家人对其热衷于上课的行为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很快,家里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熊胆粉、益生菌……原来,老人所在养生群的直播课一直在推销相关养生产品,在主播“包治百病”“防慢性病”等一声声吆喝中,老人一次次下单。
据悉,像这样沉迷于网络养生局、花钱买课、疯狂记笔记、购买养生产品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不少人认为“现在买课总比以后经常跑医院要花得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这种养生需求,捏造“专家”身份,运用互联网平台向老年人大肆宣讲各种养生知识,随后向老年人兜售价高质劣的保健品,宣称所属保健品“功效强”“用料稀罕”甚至能“防癌”。主观上老年人有养生需求,且自身辨别能力弱;客观上不法分子利用“专家”身份等名人效应加持,层层设限提高听课门槛,老年人很容易轻信所谓“专家”,落入养生骗局。这类养生骗局不仅侵害了老年人的经济利益,更对他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严查。
首先,网络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审核机制。与过去线下养生骗局不同,现如今信息化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短视频平台、私域直播、直播软件等互联网平台,披着养生“外衣”讲授基础的养生知识,很难界定其违法行为。因此,打击网络养生违法行为,要从是否冒充专家、销售“三无”保健品、高价售卖保健品等方面入手。网络平台应当注重对养生类带货主播及相关商品的审查和备案,通过设置敏感词、跳转外部链接风险提示、设置明确举报窗口等方式,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一旦发现涉嫌养生骗局的有关人员,应采取禁言、封号等方式处理,并及时备案其信息,限制其注册新账号。
其次,各级市场监管、公安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协同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平台的信息整合,根据不法分子涉嫌销售“三无”保健品的账号信息,顺藤摸瓜,寻找其制假售假等生产源头,从根源上杜绝“三无”保健品流向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对网络直播带货行为实施严格监管,织密防范网络。
最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多进行养生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老年人的信息辨别能力和防骗意识。
老年人热衷养生是希望自己身体健康,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供职于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沙河桥镇亚龙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