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运青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然而,许多人对高血压存在误解。本文将为大家科普高血压的常见认知误区,并倡导大家科学对待高血压。
误区一:没有症状,
就不需要治疗
高血压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的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这些症状常被忽视。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是悄无声息的,它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导致血管壁增厚、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负担,进而诱发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要积极治疗高血压。
误区二:降压药有副作用,不能服用
当血压水平或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时,患者应立即服用降压药。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血压严重程度、并发症等选择合适的降压药。虽然降压药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合理使用可以显著减少高血压带来的风险。
误区三:血压降得越快,
效果越好
高血压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调节机制。因此,降压治疗应当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若降压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可能会导致人体重要脏器的血流量不足,进而引发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
误区四: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属于正常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可能会逐渐硬化,血管弹性也会逐渐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血压升高是正常现象。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90毫米汞柱;或家庭血压≥135毫米汞柱/85毫米汞柱。也就是说,在我国,不论年龄多大,非同日3次诊室测量或连续5天~7天家庭测量血压值均超出上述水平,即为高血压,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误区五:不规律服药,
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后就停药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即使血压暂时恢复到正常水平,也不意味着可以立即停药。不规律服药或擅自停药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反弹,甚至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并定期监测血压,以确保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误区六:单纯依赖药物,
忽视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并非控制高血压的唯一手段。调整生活方式同样很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单纯依赖药物而忽视生活方式调整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此,调整生活方式,尽量减少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是高血压患者的明智选择。
误区七:依照别人的经验,
服用降压药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高血压的成因都不相同,因此不能依照别人的经验来服用降压药。不同的降压药可能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例如,倍他乐克适用于心率较快,且无心力衰竭和传导阻滞的高血压患者,但对于心动过缓、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来说,应严格禁用。由此可见,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降压药。
总之,高血压的防治任重道远。只有了解高血压的常见认知误区,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高血压,才能有效控制这一疾病,保护自身健康。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