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花类中药的功效
蛇年话“蛇药”
餐桌上的中药之十二 生姜
青娥丸
1
11 1 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蛇年话“蛇药”
 

□尚学瑞

 

   2025年是农历乙巳年,即蛇年。说到蛇,很多人会联想起它行踪诡秘、动作敏捷、狠毒可怕的特征,殊不知,蛇很早就是受人崇拜的一种动物。同时,蛇与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西医学通用的标志是“蛇杖”,象征着医学的神奇力量和救护人类的能力;而在中医学里,蛇的身影出现在众多古典医籍中,被认为是一味治病良药。蛇年到了,下面来说说与“蛇”有关的中药。

 

蛇本身入药
    蕲蛇 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别名五步蛇、白花蛇等,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入药首载于《雷公炮炙论》。蕲蛇味甘、咸,性温,有毒、有腥气,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且性走窜,有“内透经络、外走肌表”“既祛外风、又熄内风”“以毒攻毒”等特点,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痉挛,以及麻风、疥癣、瘰疬、恶疮、梅毒等。蕲蛇可煎服、研末吞服、入丸散服,或酒浸、熬膏服。
    乌梢蛇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别名乌蛇、黑风蛇,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入药首载于《药性论》。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功效及主治与蕲蛇相似,但无毒,药力相对较缓。乌梢蛇可煎服、研末服,或入丸散、酒浸服,也可外用。《本草纲目》记载,用本品泡酒可治疗顽固性痹痛及挛急疼痛。此外,乌梢蛇还是餐桌上的美味,食用价值较高。
    蝮蛇 为蝰科动物蝮蛇的干燥体,又名土公蛇、铁树皮等,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河北及东北等地,入药首载于《本草经集注》。蝮蛇味甘、咸,性温,有小毒,归肝经、肾经,具有补益肝肾、祛风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眩晕乏力、视物昏花,以及麻风、癞癣等皮肤病。蝮蛇可煎服、研末服、入丸散及泡酒,还可制成药膳。目前,含蝮蛇的保健食品(如鲜克胶囊、五蛇酒等)品种很多。在我国,不少地方甚至把蝮蛇当补品,以强身健体。
    金钱白花蛇 为眼镜蛇科动物眼环蛇的幼蛇干燥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入药首载于《饮片新参》。金钱白花蛇的药性、功效、应用等与蕲蛇相似,但药力相对较强。
    蛇蜕 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或乌梢蛇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又名龙衣等,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蛇蜕味咸、甘,性平,无毒,归肝经、脾经,具有祛风定惊、退翳消肿、解毒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疮肿毒、皮肤瘙痒等。蛇蜕可煎服、研末服、外用。蛇蜕炮制品有酒蛇蜕、甘草水制蛇蜕、蛇蜕炭、蜜蛇蜕等。其中,蛇蜕炭被《证治准绳》用来治疗白癜风,有良效。
    蛇胆 为眼镜蛇、金环蛇、乌梢蛇、黄梢蛇、蝮蛇等多种蛇的胆囊及胆汁,入药首载于《名医别录》。蛇胆味苦、微甘,性寒,有毒,归肺经、肝经,具有祛风镇惊、化痰止咳、凉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惊痫、痰热惊厥、咳嗽、痔疮肿痛、目赤肿痛及各种角膜疾病。当今有不少知名的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散等,主要成分就是蛇胆。
    此外,蛇肉、蛇油或蛇膏(蛇的脂肪煎熬而成)、蛇蛋(乌梢蛇等所产之卵)、蛇毒(从毒蛇中提取的液体)、蛇骨(蛇的骨头)等都有药性,可治病疗疾。
以“蛇”命名的中药
    白花蛇舌草 出自《广西中药志》,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味微苦、甘,性寒,归胃经、大肠经、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等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及乳腺增生等疾病。近年来,白花蛇舌草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蛇床子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味辛、苦,性温,归脾经、肾经,具有温肾壮阳、散寒祛风、杀虫止痒等功效,用于治疗阴部湿痒、湿疹、疥癣、风湿痹痛、腰痛,以及男子阳痿,女子带下阴痒、宫寒不孕等。
    蛇莓 出自《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味甘、酸,性微寒,归肺经、肝经、大肠经,具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癫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烧伤、肝炎、乳腺炎等。
    蛇头王 出自《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全草,别名一枝黄花,味微苦,性平,归肺经、肝经、肾经,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疮疖肿毒、肾炎水肿等。
    蛇含草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蛇含委陵菜的带根全草,味苦,性寒,归肝经、肺经,具有清热定惊、止咳化痰、解毒活血等功效,用于治疗高热惊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目赤肿痛、疮疖肿毒、带状疱疹、风湿麻木、百日咳、月经不调、疟疾及跌打损伤、虫蛇咬伤等。
    蛇百子 出自《陆川本草》,为唇形科植物山香的茎叶,味辛、苦,性温,归肝经、脾经,具有疏风散瘀、解表利湿、行气定痛、解毒止血等功效,用于治疗感冒、风湿痹痛、腹胀、泄泻、痢疾、跌打损伤、湿疹、皮炎等。蛇百子尤善止血,治疗外伤出血、手术出血效佳。
    此外,还有蛇含石、蛇葡萄、蛇藤、蛇婆子、蛇白蔹、蛇眼草等,都有一定药用价值。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医学上习惯把用于治疗蛇咬伤的药物也称为“蛇药”。这类药通常不用蛇本身,而是选择具有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止血等作用的中药,如半枝莲、血见愁、徐长卿等。
    有些中成药更具代表性,如季德胜蛇药(南通蛇药)、群生蛇药、上海蛇药片、广西蛇药片等,不仅历史悠久,还有可靠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