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鸡骨草 |
|
□尚学瑞
从前,广州城有个王员外,虽然家境殷实,但是他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的儿子患病多年。王员外的儿子面色黄如橘子,胁肋满闷,胃脘胀痛,茶饭不思。王员外请不少大夫为儿子治病,都诊断为“黄疸”,但就是治不好。王员外派仆人在全城张贴榜单,对能治好儿子病的人许以重金。 可是,榜单贴出去很久却毫无收获。王员外看着儿子日益憔悴,心里充满自责,便来到自家祠堂虔诚祈祷。王员外正在烧香时,一名仆人说院门口有个乞丐揭了榜单前来拜访。王员外喜出望外,连忙请乞丐进来。 乞丐进来后话不多说,只是从随身携带的包袱里拿出一株野草。乞丐说:“你们去挖一些这种野草,除去杂质和荚果,切成段与猪里脊、大枣煲汤喝,病保准能好。”乞丐说完,就匆匆走了。王员外将信将疑,派仆人赶快去附近的山坡和溪边挖野草。 王员外家的厨师看了一眼野草,便记住了野草的特征:枝干棕红平滑,细弱的茎上有纵沟、棱线,很像鸡骨头。因此,厨师很快就挖来了不少野草,并按乞丐所言如法炮制。王员外的儿子服了几天药后,病情果然明显好转,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黄疸”就痊愈了。 王员外很感激乞丐,想见乞丐并且兑现承诺,可仆人四处寻找,也未找到乞丐。王员外这才想起当初竟没有问乞丐的名字,也没有问那神奇的野草的名字,心中十分愧疚。厨师安慰王员外说:“野草很像鸡骨头,就叫鸡骨草吧!把野草功效传遍四方,也算是对乞丐的报答。”王员外点点头。 后来,厨师把野草的功效告诉乡亲们,乡亲们也用野草治愈了很多疾病。慢慢地,“鸡骨草”的名字就流传了下来。 鸡骨草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干燥全株,分布于我国的华南地区,尤以广东、广西为多,全年均可采挖,切段生用。鸡骨草入药,首载于《岭南采药录》。 鸡骨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肝经、胃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等功效,常用来治疗黄疸、乳痈,以及胁肋不舒、胃脘胀痛等。 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鸡骨草含相思子碱、相思子皂苷、黄酮类、氨基酸、糖类等活性成分,有护肝、增加肠道蠕动、抗炎、提升免疫力等作用,现代也用于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乳腺炎等。取适量鲜鸡骨草与红糖煎服,可以治疗各型肝炎,疗效显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