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川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此时昼夜平分,寒暑平衡。春分之后,日照时间增长,寒气逐渐消退。 春分之时,天气干燥,气温变化不定,致敏物质增多,肺部易受外邪侵袭。另外,肝气旺盛而生发,肝火容易旺盛,此时养生,主要是调肝养肺。 春分节气养生建议 起居养生:春分时节,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同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饮食养生:春分时节,饮食保持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 运动养生:春分时节,天气逐渐转暖,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免损伤身体。 情志养生:春分时节,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听一些舒缓情绪的音乐来调节。 注意保暖:春分时节,气温波动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预防过敏:春分时节,花粉、柳絮等增多,容易导致过敏症状。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尽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外出时,人们可以佩戴口罩、眼镜等防护用品。 春分节气养生食谱 春分时节,调肝养肺、健脾和胃是养生重点。春季养生食谱,包括时令小炒、养生汤粥和解郁茶。其中,清炒马齿苋能清热解毒,山药炒莴笋可健脾补肺,炒扁豆煲凤爪能利水化湿。此外,还有多款汤品和茶饮,如淮山扁豆鲫鱼汤和解郁茶,可调理肝火引起的睡眠问题。 清炒马齿苋 食材:马齿苋、菜籽油、盐、姜、大蒜、香油。 做法:将马齿苋洗净、切段,在锅内焯水后捞起沥干水分,蒜、姜切丝。在锅内放入食用油,油热后放入姜、蒜丝炒香,放入马齿苋,加盐翻炒均匀,淋上香油,出锅装盘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散血凉血。 适用于目翳,心血管疾病,肾炎水肿,热毒泻痢,便血(如痔疮出血)等人群食用。 山药炒莴笋 食材:山药,莴笋,葱、蒜适量,食用油、盐。 做法:将山药和莴笋切作片状,山药片放在盐水中浸泡。锅内倒油,将葱、蒜炒香,先放莴笋片炒,稍后再放滤过水的山药片,放入盐,加少许水盖上锅盖煮2分钟,最后放入鸡精调味,出锅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祛湿、健脾补肺。 炒扁豆煲凤爪 食材:炒扁豆150克,鸡爪500克,猪瘦肉100克、姜若干。 做法:将炒扁豆、鸡爪、猪肉洗净后,放进锅内,加清水2500毫升煮沸,改文火煮2小时,放入盐,即可食用。 功效:利水化湿、健脾胃补气。 淮山药扁豆鲤鱼汤 食材:白扁豆30克,淮山药40克,姜片,鲤鱼一条(约500克)。 做法:将鲤鱼处理干净,加水适量,与上述食材同煮1小时,加入盐,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 解郁茶 原料:月季花6朵,玫瑰花6朵,茉莉花12朵。 做法:沸水冲泡。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通脉,调理肝火引起的睡眠不佳。 春分节气中医疗法 中医“三通”疗法 通肠道,喝温水。每天1500毫升~2000毫升。 通鼻子,常洗鼻。有鼻炎的人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鼻腔局部使用过滤器或阻断剂等。患者可以每天用200毫升温水清洗鼻腔,也可以使用洗鼻盐或洗鼻剂。 通经络,常泡脚。临睡前1小时~2小时,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10分钟~20分钟,使水位没过小腿肚,可以帮助疏通经络。 中医“三宜、三忌”方法 三宜: 1.头部梳一梳,全身更暖和。 春分时节,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处于升发状态,毛孔舒张,代谢旺盛。梳头可以刺激头部诸多穴位,让体内阳气升发,疏通经络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预防头痛的作用。 2.手部搓一搓,心鼻更舒服。 春分是过敏反应高发时节。日常搓搓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有利于防止哮喘、鼻炎等疾病发作。 3.饮食热一热,胃肠更舒服。 春分时节,饮食调理应以温和为主,寒热相配,荤素相搭。比如在吃豆芽、木耳等时,加一些葱、蒜等温性调料;吃偏辛温的韭菜、香椿时,与鸡蛋一起炒。 三忌: 1.忌春困:天气渐暖,皮肤的血管和毛孔逐渐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增强,供给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让人感到困倦。 方法:早睡早起,适当午睡和锻炼,经常按摩太阳穴,以及晒晒太阳,有助于缓解春乏。 2.忌尘螨:春天是呼吸系统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家里堆积的杂物上滋生尘螨,可能对身体带来危害。 方法:选择好天气打扫室内卫生,开窗通风,用湿布进行擦拭,防止扬尘。清洗被褥用50摄氏度的热水浸泡10分钟,或者拿到室外晾晒。 3.忌风寒:春分早晚温度较大,出门时谨防风寒。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潢川县妇幼保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