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强基层 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
CT检查:精神疾病诊断的“导航仪”
人工智能赋能医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实践
以等级评审为契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深化医改 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
11 1 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CT检查:精神疾病诊断的“导航仪”
 

□曹 阳

精神疾病常被称为“无形的疾病”,但大脑结构的微妙变化可能正是其“有形根源”。作为精神专科医院放射科医师,笔者深知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不仅是诊断工具,更是精神疾病精准治疗的“导航仪”。
CT利用X线分层穿透人体,再利用计算机将数据重建为三维图像。与传统X线片相比,CT可以清晰显示大脑的灰质、白质、脑室等结构,且能识别密度差异(如出血、钙化、肿瘤)。CT检查仅需几分钟,适合急性精神症状(如抽搐、意识障碍、躁狂等)的快速评估。
CT如何破解“精神迷雾”?28岁的小张(化名)因“幻听、妄想”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无效。CT扫描发现其左侧颞叶有3厘米占位性病变,手术证实为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精神症状也随之消失,有数据显示,约5%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存在脑肿瘤,CT是筛查“器质性病因”的首选工具。
40岁的王女士(化名)因“持续情绪低落”就诊,CT发现其前额叶皮层厚度减少15%,结合量表评估确诊为“重度抑郁症”。王女士进行药物治疗,以及经颅磁刺激等治疗。6个月后,CT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的前额叶密度回升,症状显著改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前额叶、杏仁核等区域存在结构性改变。
CT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范围:
1.排查器质性病变:CT可快速识别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
2.评估大脑老化:若CT测量海马体体积萎缩超过30%,结合认知测试结果,可早期确诊阿尔茨海默病。
3.动态监测疗效:CT可以跟踪显示脑损伤后的恢复状况,辅助判断预后。
CT检查不仅是精神疾病诊断的“透视镜”,更是治疗的“导航仪”。随着AI、低剂量技术的发展,CT将继续在精神疾病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用科学之光,清除大脑深处的迷雾。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影像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