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特别报道·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聚焦等级评审 助推医院精细化管理
一种便携式糖水包装瓶
术前谈话间里的“心灵驿站”
1
11 1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术前谈话间里的“心灵驿站”
 

□周国华 赵亚丽  文/图

   轻轻推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眼科三病区术前谈话间的木门,一幅温馨又可爱的画面跃入眼帘:一面墙上,光与影跳跃在用五彩纸折成的翅膀间;另一面墙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种“减压神器”。角落里的小奶龙玩偶歪着头,仿佛在说“快放松一下吧”。
    这里便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的“心灵驿站”。
多元化的疗愈空间
    在一面白色的墙上,一对展开的羽翼温柔环抱——左侧是圣洁的天使剪影,右侧是天使的影子,它们在羽翼间对望,象征着完整生命的不同面向。羽翼的两侧贴着“爱的七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照顾身体”“保持成长”“接纳因果”“与情绪共处”“控制并调节情绪”“爱上情绪”“拥有大爱”。
    第一层至第七层的箴言,是医护人员与自我和解的“处方”。从“照顾身体”的巧克力补给站到“接纳因果”的基因图谱贴纸;从“与情绪共处”的呼吸训练指南到“控制并调节情绪”的匿名信笺,它们构成了独特的生命光谱。
    另一面墙上,中央的彩虹转盘总在午休时旋转。指针扫过“敲木鱼”“解忧信箱”“情绪粉碎机”“捏捏乐”等选项。转盘旁的五味糖盒暗藏玄机:黄色贴纸代表的情绪是“高兴”,对应的盒子里装的是草莓软糖;红色贴纸代表的情绪是“生气”,对应的盒子里装的是跳跳糖;紫色贴纸代表的情绪是“紧张”,对应的盒子里装的是柠檬硬糖。
    在休憩室的阅读角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书页已微微卷边。《被讨厌的勇气》里夹着带泪痕的便签,便签上写着:“原来不必讨好所有人”。《非暴力沟通》某页的“真正的倾听是让话语在心上投下倒影”这句话被画了红线。
    曾经摆放移动查房车的地方,如今被贴满便利贴的零食箱取代。零食箱里装满了医护人员从家里带来的零食。辣条的辛香和泡面的热气,总能在那些漫长的值班深夜安抚医护人员疲惫的身心。
病房里的“心”难题
    住在眼科三病区的多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他们治疗周期长、心理负担重,且常需要多次手术。因不可逆性视力损伤和经济压力大,他们比其他眼部疾病患者更容易产生治疗性焦虑。
    医护人员也面对着职业倦怠等挑战。眼科三病区护士长孙佳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心理学组的核心成员。她运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展开细致的筛查后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医护人员都存在焦虑与抑郁现象。
    有一次坐地铁时,孙佳丽看到地铁内的墙面上有很多漂亮的艺术画。看着这些艺术画,孙佳丽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想法:充分利用墙面空间,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打造一个“心灵驿站”。
    说干就干。孙佳丽联系河南省人民医院幼儿园的老师小雪,共同商量墙面设计的相关事宜。就这样,小雪担任设计师,与病区护士们一起四处搜集各种减压方法,精心挑选“减压神器”,通过手工制作,最终成功创建了充满温馨与人文关怀的“心灵驿站”。
化脆弱为温柔力量
    在一次病房巡查时,一名术后患者向孙佳丽倾诉:“做完手术,每天得保持特定的体位十几个小时,上厕所、喝水还得麻烦家人帮忙。”这让她感觉自己成了家人的累赘,心情十分沉重,晚上常常失眠。孙佳丽得知这一情况后,便邀请这名患者前往“心灵驿站”,体验一系列精心设置的减压项目。在“心灵驿站”,柔和的灯光、温馨的布置、耐心的陪伴,让患者渐渐放松了紧绷的神经。离开前,患者在“心灵驿站”的“解忧信箱”里投下了写着心里话的便签。她的心里话是希望自己的眼睛早日康复,每天都能开开心心。
    护士小周穿刺失败后,内心十分自责,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心灵驿站”。在“爱的七个层次”墙面前,她驻足良久,目光在那些文字间游走,最终定格在“接纳因果”的卡片上。她轻轻抚摸着卡片,眼眶逐渐泛红。这时,她不经意间瞥见旁边的墙面上贴着自己和同事的合照。照片里,大家笑容灿烂,那些欢乐的瞬间被永远定格。看着照片,小周回想起和同事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原来,在那些委屈与辛苦的时刻,这些点滴的美好一直都在,正源源不断地给予大家继续前行的力量。
    深夜,护士小汪把写有“家人生病,没空照顾”的信投进了“解忧信箱”。次日,护士长得知情况后给小汪调整了班次,让她回家照料生病的家人。护士小赵因被患者家属误解而写信倾诉。没多久,护士长便给她送来温热的牛奶,安抚小赵的情绪。
    解压玩具架上,小奶龙的尾巴被摸得发亮,速推游戏机里的高分记录天天更新,“情绪碎纸机”旁的小筐里装满了纸屑……
    “我们要先做自己的港湾,才能成为患者的灯塔。”在眼科三病区的“心灵驿站”,每个人的情绪都被郑重接纳。那些被妥善安放的委屈与脆弱,终将变成抚慰患者的温柔力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心灵驿站”的一角

 

在“心灵驿站”看照片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