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李振华治疗肺系疾病验方(之二)
针刀松解治疗股骨头坏死
胃喘证案例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的诊治
中医治疗癌症验案
1
11 1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李振华治疗肺系疾病验方(之二)
 


□李郑生 李志刚 李孟麒

清肺祛风汤

组成:连翘12克,金银花15克,生桑白皮15克,地骨皮12克,桔梗9克,麦冬15克,菊花12克,薄荷9克,前胡9克,苍耳子9克,生石膏21克,黄芩9克,甘草6克。
功效:清肺泄热、祛风透窍。
主治:鼻渊(风热壅肺证)。
症见鼻内干燥不适,有时呼吸不畅,常擤出黄色黏液或黄绿色脓鼻涕,带有臭味,嗅觉减退,前额疼痛,咽干口干,易于感冒,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或浮数。
方解:本证乃风热不解,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肺失宣肃,郁热上蒸,清窍壅阻所致。方中连翘、金银花、生石膏、黄芩,配伍生桑白皮、地骨皮、桔梗,辛凉解毒、清肺泄热;麦冬,养阴润肺而治鼻咽干燥;前胡、菊花、薄荷、苍耳子,宣肺祛风。全方共奏清肺泄热、祛风透窍之功。口干甚者,加天花粉。

消痈排脓汤

组成:鱼腥草30克,生薏苡仁30克,桔梗12克,冬瓜仁30克,金银花24克,败酱草24克,白茅根30克,生地炭15克,全瓜蒌21克,枳壳9克,白及9克,贝母9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排脓。
主治:肺痈(溃脓期)。
症见咳嗽、吐脓血,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喘息气促,甚则喘不能卧,发热,面赤,烦渴喜饮,出汗,舌苔黄腻、舌质红绛,脉滑数。
方解:本证乃热壅血瘀,蕴结不散,血败肉腐,痈脓溃破所致。方中生薏苡仁、桔梗、败酱草,排脓消痈散肿;金银花、鱼腥草、冬瓜仁,清热解毒、清肺润肠;白茅根、生地炭、白及,清热凉血止血;全瓜蒌、枳壳、贝母,宽胸止痛、理气化痰;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口渴甚者,加天花粉、辽沙参;气短无力者,加黄芪。

健脾止嗽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橘红9克,半夏9克,砂仁6克,川厚朴9克,苏子9克,杏仁9克,桔梗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功效:益气健脾、温中祛痰。
主治:咳嗽(肺脾气虚,痰湿壅肺证)。
症见咳嗽气短,痰涎较多,胸闷胃满,食少纳呆,或有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消瘦,贫血,出汗,舌苔白腻、舌质淡,脉滑无力。
方解:本证乃肺脾气虚,痰湿内聚,上壅于肺所致。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白术、茯苓配伍砂仁、川厚朴,温中和胃;橘红、半夏、生姜、桔梗、苏子、杏仁,燥湿祛痰、降逆止嗽。胃胀满甚者,减黄芪、党参剂量,加神曲;心慌心悸者,加炒酸枣仁、石菖蒲;便溏者,加炒薏苡仁。

益气生津汤

组成:党参12克,辽沙参24克,麦冬15克,瓜蒌子9克,川贝母9克,牡丹皮9克,桔梗9克,竹茹9克,陈皮9克,白及9克,甘草3克。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润肺。
主治:咳嗽(气阴两亏证)。
症见咳嗽气短,午后低热,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咽干口渴,食少欲呕,头晕失眠,心烦不宁,痰少而黏,咯吐不利,有时痰中带血丝,精神疲倦,舌苔薄黄,舌质红绛或淡红,脉细数。
方解:本证乃高热耗气伤阴,肺胃气阴两亏所致。方中党参,益气生津;辽沙参、麦冬,养阴润肺、清热生津;瓜蒌子、川贝母、桔梗,化痰止嗽;牡丹皮、地骨皮、白及,清热止血;竹茹、陈皮、甘草,清胃、调中、止呕。方药适用于该病恢复期(气阴耗伤,正气不足,余热未净)。盗汗重者,加五味子、龙骨、牡蛎;咯血者,加白茅根、黑地榆。

黄芪沙参汤

组成:黄芪24克,辽沙参30克,麦冬15克,生百合15克,生薏苡仁30克,桔梗9克,鱼腥草21克,丹皮9克,地骨皮15克,贝母9克,甘草6克。
功效:益气养阴、托里排脓。
主治:肺痈(恢复期)。
症见身热渐退,或午后潮热,咳嗽减轻,咯吐脓血,痰液清稀、臭味淡,气短,形体消瘦,面色不华,口燥咽干,盗汗自汗,或见胸胁隐痛,精神疲惫,舌苔黄、少津,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数无力。
方解:本证乃病程迁延较久,肺痈溃后余毒未净,正虚邪恋,气伤阴耗所致。方中黄芪、辽沙参、麦冬、生百合,益气养阴、生津润肺;生薏苡仁、桔梗,祛湿排脓;鱼腥草,清热解毒而消痈肿;丹皮、地骨皮,清血分气分之余热而退潮热;贝母,止咳化痰、清热散结。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托里排脓之功。食欲不振者,加山楂、鸡内金;咯脓血者,加白及。

润肺清燥汤

组成:辽沙参21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生百合15克,冬桑叶9克,菊花9克,丹皮9克,生地15克,赤芍12克,甘草3克。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活血。
主治:鼻渊(肺阴耗伤证)。
症见鼻腔干燥,无鼻液,呼吸过于通畅,遇冷时鼻腔有疼痛感,咽干口燥。
方解:本证乃肺阴耗伤所致。方中辽沙参、麦冬、玉竹、生百合,甘寒养阴、生津润肺;丹皮、生地、赤芍,活血凉血;菊花、冬桑叶,轻散宣肺清热。肺热清、津液复,气血通畅,则萎缩的鼻黏膜有恢复正常的可能。便秘者,加蜂蜜、枳实;口干甚者,加天花粉。

二花解毒汤

组成: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知母12克,生石膏30克,蒲公英30克,葛根12克,薄荷9克,菊花9克,天花粉15克,丹皮9克,马勃6克,穿心莲15克,桔梗9克,牛蒡子9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主治:风热乳蛾(肺胃炽热证)。
症见患病初期全身倦怠不适,而后恶寒高热,口渴引饮,面色潮红,咽喉剧痛,吞咽困难,口臭,干呕不食,小便黄,舌苔黄、舌质红,脉洪数。查体可见扁桃体发红肿大,表面有黄白色脓点,逐渐连为伪膜(一侧或两侧,或者两侧轻重不同),甚者咽颊亦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方解:本证乃肺卫素热,复感风热,内外热搏,热毒炽盛,结于咽喉所致。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知母、生石膏、穿心莲,清热解毒,泄肺胃之热;葛根、薄荷、菊花,辛凉透表散热;桔梗、牛蒡子、甘草,清利咽喉;丹皮、天花粉、马勃、桔梗,凉血活血、消肿排脓。便秘者,加大黄;扁桃体脓肿者,加桃仁、冬瓜仁;咯黄痰者,加川贝母。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李郑生传承工作室,系河洛李氏脾胃学术流派传承人)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