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宁
王某,女性,58岁,右侧髋部疼痛2年,右侧髋关节屈伸活动障碍,跛行,行走或负重时疼痛加重,曾应用针灸、中药外敷、口服药剂等治疗,效果较差。 既往史:患者有髋关节扭伤病史,无激素长期应用史,无大量饮酒史,无手术史。 查体: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均正常,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右侧髋关节疼痛(以腹股沟和臀部为主),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且疼痛加重,行走不便。 X线检查:右侧股骨头部分塌陷,无关节间隙变窄。 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治疗方案:针刀松解髋关节周围粘连挛缩。 第一次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取髋关节前侧关节穿刺点(腹股沟股动脉外下2.5厘米处),耻骨上肢、耻骨结节、耻骨结节下外1厘米处4个点做标记;常规消毒,铺巾;术者戴无菌手套,在标记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运用“四步进针法”将针刀在标记点垂直进针,第一支针刀到达骨面后,先纵疏、横剥松解耻股韧带,再向内上进入髋关节窝内铲剥松解;其余针刀在标记点垂直进针,到达骨面后,用纵疏、横剥、提插等手法松解内收肌后,再进行患肢间断牵引(牵引重量30公斤)。操作结束后,患者局部有轻微疼痛感。 第二次治疗:7天后,患肢髋部疼痛明显缓解,进行第二次针刀松解治疗。患者保持侧卧位,取股骨大转子,髋关节外侧关节穿刺点(股骨大转子上1.5厘米处),股骨大转子下3厘米处,坐骨结节处4个点做标记,消毒麻醉方法同上。在标记点垂直进针,第一支针刀到达骨面后,纵疏、横剥松解臀中肌止点;第二支针刀股骨大转子上1.5厘米处,针体向下30度到达股骨大转子后,继续向前,刀下有韧性感,到达髋关节外侧囊纵疏、横剥松解髂股韧带;其余针刀在标记点垂直进针,到达骨面后,用纵疏、横剥、提插等手法进行治疗。 第三次治疗:7天后,患肢髋部疼痛明显缓解,髋关节内旋疼痛缓解,按照治疗计划可以进行第三次针刀松解。患者保持俯卧位,取髂嵴3个点、髂前上棘共4个点做标记,消毒麻醉方法同上。在标记点垂直进针,前3支针刀到达骨面后,纵疏、横剥松解臀中肌起点;第4支针刀髂前上棘处垂直进针到肌肉处,调转刀口横切缝匠肌后出针。 2个月后复诊,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因髋部软组织损伤后受力异常,人体自我修复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瘢痕、挛缩,造成关节力学平衡失调。因此,关节力线错位压迫股骨头及关节囊,致使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性坏死。应用针刀松解髋关节周围组织粘连、瘢痕、挛缩,调整髋关节内外压力、拉力、张力平衡,缓解疼痛,恢复微循环,恢复关节活动度,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南阳市南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