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中医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滑县中医院扫码摘“健康果”让医学知识活起来
宝丰县中医院辨证施治 精准控糖
周口市中医院携手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共建“数字骨科联合实验室”
三门峡武强中医院举办第四届拔罐技能竞赛
“5G+中医药”谱写惠民新篇章
“岐黄中医文化传承中心”在开封成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童话疗法”助骨折女童康复
1
11 1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5G+中医药”谱写惠民新篇章
 

□刘 滨

在郑州市西南部的侯寨乡,一场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正在引发大家关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侯寨分院/中心卫生院将5G健康管理技术、安宁疗护等现代医疗理念与中医药传统智慧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防、治、养”全链条的健康服务体系。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居民总人数约5.4万人(其中老年人3529人)加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际管理人数可达5.9万人。
党建引领,铸就发展内核。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侯寨分院/中心卫生院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建设与业务攻坚同步推进,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转化为23项具体措施;创新建立的“党员先锋指数”考评体系,将中医药服务人次、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长廊”,切实增强中医药文化科普的吸引力、影响力,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惠及百姓;与公共卫生科联合开展“义诊服务进乡村”党建联建活动,让先进的医疗技术惠及更多社区居民。
5G赋能,破解基层难题。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侯寨分院/中心卫生院利用健康管理体检一体机实施慢性病管理。这种智能设备不仅能提醒患者服药,还会自动上传患者血压数据至医院管理系统,触发异常值预警。该系统连接着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专家库,在5G网络支持下,省级三甲医院的教授通过“云查房”为基层患者调整用药方案。
春日的阳光洒在中医馆内,在药香氤氲的诊室里,86岁的王某正在接受“艾灸+红外理疗”服务。
“三年前我中风后差点儿瘫痪,是这里的‘三级康复’救了我。”王某展示着他经过治疗后能抬高的右臂。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侯寨分院/中心卫生院创新的“急性期治疗、恢复期康复、稳定期管理”服务链(“三级康复阶梯”模式:急性期在总院治疗,恢复期在分院康复,稳定期居家监测),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全程无缝衔接。同时,配合针灸疏通经络,电子设备监测居家康复情况,中医师定期上门调整方案。统计结果显示,这种模式使患者平均康复周期缩短21天,费用降低35%。中医科病房收治病种包括颈肩腰腿疼痛、颈腰椎间盘突出、卒中后抑郁、风湿、各类骨关节炎等,基础床位40张。
人文关怀,重构医疗价值。再看看失能老人朱某床头的智能终端,不仅能呼叫护士,还能播放量身定制的“五行养生音乐”。中医科负责人王赟介绍:“我们根据患者体质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开发了6类中医药特色护理方案,中药香薰与现代镇痛技术结合使用,比如用吴茱萸热敷代替部分止痛药,用耳穴压豆改善失眠症状。”统计数据显示,该病区患者平均用药量减少32%,患者家属满意度达99%。该病区还设有“家庭厨房”,允许患者家属按医嘱使用药膳配方为患者烹饪食物。家庭病床服务,让部分不想离开熟悉环境的老人能够居家进行治疗,处处都是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温暖场景。
这种人文理念延伸至公共卫生服务。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医师组成的“健康文化宣讲团”,开发出“二十四节气养生课”“中医亲子推拿课”“产后康复”等特色项目。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侯寨分院/中心卫生院内,老人们练习改良版的“八段锦轮椅操”,该院还组建了由康复患者组成的“养生志愿队”,用亲身经历讲述中医药故事。
机制创新,润泽一方百姓。人才短缺是制约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普遍难题。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侯寨分院/中心卫生院的“1+1+N”师带徒机制给出破题思路:每位总院专家定向培养1个分院团队,团队再辐射N个卫生服务站。通过5G远程健康医疗系统,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这套系统不仅能视频问诊,“云病历”让总院专家可以直接调阅分院的检查报告,开具的电子处方即时传至药房。
药品目录统一是另一项关键改革。分院药房现有中药饮片350多种,也在逐步与总院同步更新。据药房主任荆延龙介绍,“智慧中药房”建立后,代煎药品可配送到家,系统自动推送煎服注意事项。
新起点再出发。站在中医科门前,“我们的目标很简单,让老百姓信中医、用中医、受益于中医。”这番朴素的话语,恰是对健康河南战略最有力的践行。“下一步将建设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开发中医体质地图,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支持。”程智透露。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侯寨分院/中心卫生院的实践告诉我们,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完全能够成为优质服务的“最美一公里”。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