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侯懿鸣 韩鑫颖
5月2日晚,一架急救包机缓缓降落在郑州新郑机场,早在此待命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迅速上前,将两名来自新疆阿克苏的重症烧伤患者安全转运至该院。看到医务人员安顿好患者,患者家属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场跨越3712公里的生命接力宣告成功。 时间回溯到5月1日8时1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键平台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客服翟慧霞迅速接起,电话那头传来患者家属董先生焦急的声音:“您好,我这里有两名重度电击伤患者,烧伤面积达80%,现在在新疆阿克苏。我们准备明天包机将患者转运到你们医院,能接收吗?”翟慧霞心里一紧,一边安抚董先生,一边详细询问患者的具体情况。挂断电话后,她立刻将这一紧急情况上报医院。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超,党委副书记、院长王迎秋迅速部署安排,全力做好患者的转运救治工作。 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转运路途遥远且不确定因素多,该院立即启动假日紧急响应机制。该院烧伤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等多个科室的医务人员纷纷放弃休假,迅速回到工作岗位。同时,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阿克苏医疗团队、转运航空团队等建立了微信“转诊沟通群”,方便各方实时交流信息。该院业务副院长、烧伤专家狄海萍,烧伤大科主任李晓亮为患者制订了详细的转运计划。 为确保患者转运安全,5月1日20时,一场跨越千里的线上会诊开始。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专家齐聚屏幕前,与阿克苏当地医务人员以及空中120的相关人员连线。从呼吸机、氧气瓶的接口型号,到飞机与地面救护车的对接事宜,专家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从接到转运指令的那一刻起,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就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他们与转运团队反复沟通,认真确认转运时间节点;仔细检查急救车辆所携带的每一件物品,例如呼吸机的功能是否完好、氧气是否充足、抢救药品是否齐全。与此同时,烧伤重症病房专门抽调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成救治小组。 5月2日12时32分,急救车从当地医院出发,一路疾驰,12时40分抵达阿克苏机场。在这漫长的转运过程中,李晓亮时刻关注着患者的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情况,通过远程通信设备,及时给予转运医疗团队专业的指导。 终于,18时53分,转运飞机缓缓降落在新郑国际机场。早已等候在旁的医务人员迅速上前,小心翼翼地将患者转移到急救车治疗舱内。 19时25分,急救车向着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疾驰而去。19时43分,救护车顺利到达医院。早已等候在医院门口的李晓亮带领烧伤团队,迅速接手患者,将他们安全转入烧伤重症监护病房。 看到医务人员专业敬业的态度,感受到医院各部门紧密协作的暖心举动,董先生眼眶湿润了,他感动地说:“把亲人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