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郑州帖氏飞针学术流派 崇古纳新 厚德精医
夏季正确的避暑方法
红景天的由来
餐桌上的中药之三十四 黄豆
1
11 1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餐桌上的中药之三十四 黄豆
 

□张萌

 

   黄豆又称大豆,既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也是中医眼中一味重要的“药食同源”之品。以下从中医角度解析黄豆的养生智慧,并结合现代营养学,探讨其在饮食中的妙用。
性味功效
    性味
    黄豆性平,味甘,归脾经、大肠经。《日用本草》记载:“(黄豆)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
    功效
    健脾益气:改善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乏力。
    利水消肿:辅助缓解湿热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
    润燥通便:富含膳食纤维,缓解肠燥便秘。
    解毒祛痰:调和脾胃,减少湿浊内生,改善痰湿体质。
现代营养学研究
    黄豆被誉为“植物肉”,富含优质蛋白、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卵磷脂、钙、铁等。
    异黄酮:调节内分泌,缓解更年期潮热、骨质疏松。
    卵磷脂:乳化脂肪,保护肝脏,降低胆固醇水平。
    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癌。
食疗应用
    脾虚体弱者
    黄豆芽汤:黄豆芽性平和,煮汤可以健脾胃,适合术后或病后调养者食用。
    豆浆红枣汤:补气血,缓解面色苍白、疲倦。
    水肿或湿重者
    黄豆冬瓜陈皮汤:黄豆利水,冬瓜清热,搭配陈皮增强祛湿效果。
    醋泡黄豆:辅助降血脂、软化血管(胃酸过多者慎用)。
    肠燥便秘者
    蜂蜜炖黄豆:黄豆煮软后加蜂蜜,可以润肠通便(糖尿病患者慎用)。
    解毒调理
    豆浆调服中药:缓和药物峻烈之性,保护胃气。
食谱推荐
    豆浆
    做法:黄豆泡发后加入适量清水打成豆浆,煮沸饮用,可以加入枸杞子增香补肾。
    功效:补虚润燥、清热防暑、生津解渴。
    卤黄豆
    做法:黄豆煮熟后,加入适量酱油、糖、八角等卤制,佐粥下饭。
    功效:开胃消食,补充蛋白质。
    黄豆焖排骨
    做法:黄豆提前泡发,与排骨炖煮1小时,加入适量姜片、料酒去腥。
    功效:健脾补钙,适合青少年或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
    凉拌黄豆芽
    做法:黄豆芽焯水后凉拌,加入醋、蒜末调味。
    功效:清淡爽口,助消化,适合夏季食用。
注意事项
    体质偏颇者需要谨慎食用黄豆
    黄豆容易产气。因此,腹胀、消化不良者食用黄豆,应煮熟,或搭配白萝卜、山楂消食。
    因为黄豆含嘌呤和钙较多,所以肾结石患者需要控制摄入量。
    黄豆的烹饪禁忌
    黄豆应避免与猪血、核桃同食(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黄豆芽性平和,食用未发芽的黄豆,需要充分浸泡、煮熟。
    适量摄入黄豆为宜
    黄豆每天的摄入量为30克~50克。过量摄入黄豆,可能导致腹胀或影响碘的吸收(因为黄豆含皂苷)。
    总之,黄豆既能补益脾胃,又能调和脏腑。黄豆在日常饮食中巧妙搭配,可以成为物美价廉的补品。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