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倩倩
近年来,60多岁的张女士反复出现胸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多次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均显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长期求诊无果,让她身心俱疲。一次,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康复科治疗肩周炎时,她偶然向主任医师李再贵提起这件事,才迎来转机。 “患者描述的症状与典型心绞痛不符,且心脏检查无阳性指征,我们高度怀疑是脊源性心绞痛。”李再贵说,颈椎或胸椎病变可能会压迫或刺激从这些部位通过的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节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其支配的心脏等脏器感觉或功能异常,出现类似心脏病的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极易被误诊。之后的颈椎平片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证实了李再贵的判断:张女士的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等,引起“假心脏病”表现。 明确病因后,李再贵团队为张女士制定了“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方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功能,改善冠状动脉痉挛及异常感觉;小针刀则精准松解颈椎及胸椎相关病变,解除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和压迫。 接受治疗后,张女士的胸闷、头晕、心慌等症状大大缓解,活动耐力明显提高。 据李再贵介绍,临床上约20%的“不明原因心脏病”实为颈椎或胸椎病变所致。脊源性心绞痛易被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症状伪装性高、检查手段片面及部分医生跨学科认知不足。临床上需抓住三大鉴别要点:疼痛诱因(颈部活动相关)、缓解方式(体位改变可缓解)、脊柱(主要是颈椎或胸椎)影像学阳性发现。早期识别可避免患者长期接受无效的心脏治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相关链接
有以下情况,需高度警惕脊源性心绞痛: 1.症状与活动无关:静息或颈部、胸部姿势改变时出现心前区不适。 2.多系统症状并存:伴有头晕、手麻、肩酸背痛等颈椎病表现。 3.心脏检查无异常: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检查等均未发现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