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优化服务流程 提升医疗品质 |
|
本报记者 王平 通讯员 王倩 马晓鸣 王永歌 “您别急,我扶您去诊室!”6月29日,在郏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内,导诊护士申晓凡快步上前,搀住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老人因关节疼痛独自就诊时,正为找不到目标科室发愁。申晓凡一边轻声安抚,一边为老人办好挂号手续,并全程陪同老人检查。临走时,老人拉着申晓凡的手哽咽道:“闺女,你这服务像家人一样贴心!” 这样的暖心场景,正是郏县第二人民医院2025年“优质服务提升年”的一个缩影。以此为契机,该院全面推动服务品质升级,各科室紧扣“日排查、周通报、月总结”机制,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突破传统方法,从沟通优化、流程革新到细节关怀、技术赋能,全方位构建有温度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如今,暖心服务已成常态,助力该院实现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 优化服务语言体系 传递温暖人文关怀 郏县第二人民医院以“语言润心”为切入点,开展“暖心话语工程”。该院组织多场沟通技巧与文明礼仪专题培训,围绕患者就诊全流程场景制定暖心话语模板,规范服务用语。在这里,这样的温暖对话时常响起:导诊会对迷茫的患者说:“阿姨,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对哭闹的孩子轻声安抚:“小朋友别怕,阿姨陪你去找医生。”门诊医生接诊时主动问候:“大爷,您好,请告诉我您哪里不舒服?”查房时,医生会拉着患者的手询问:“大姐,昨晚休息得怎么样?伤口还疼吗?” 这些温暖的话语贯穿了患者入院、检查、治疗、出院等各个环节。例如,普外科患者张先生术后情绪低落,护士长程书娟经常会问候:“张大哥,今天胃口好点没?按咱说的,慢慢走两步试试?有啥烦心事尽管跟我说,别憋在心里。”一句句带着温度的话语,如同暖流,化解了患者的焦虑。对于病情复杂、心理压力大的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总会挤出时间多聊几句,用共情式的交流传递关切。这不仅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更赢得了真心信赖。 搭建学习成长平台 赋能服务能力提升 以“学习型医院”建设为抓手,郏县第二人民医院在门诊楼二楼、住院楼大厅设立读书角,既方便住院患者阅读,也为员工提供了学习阵地。该院工会精心挑选与沟通技巧、传统美德、医疗卫生服务礼仪相关的书籍,并建立“书香二院读书微信群”,组织员工轮流领读《道德经》《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著作,深入开展阅读学习。 为推动书中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郏县第二人民医院定期召开晨读分享会,鼓励大家结合岗位实例交流感悟。例如,医保办公室的李小红分享《朱子治家格言》中“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的体会时提到,自己曾遇一位患者对报销政策有误解,情绪激动地指责“你们就是故意卡流程”。她坦言,以往会立即辩解政策规定,结果常激化矛盾;如今,她想起书中“待人要和柔”的道理,先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再递上一杯水说:“大哥,我特别理解您着急报销的心情。您看这样,我一步一步给您讲清楚哪些材料能用、怎么报销,咱慢慢捋顺了就快了。”一番平和沟通后,患者的怒气消散了,还连声道谢。 后勤科的王师傅则从《道德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获得启发。他在分享时说:“以前接到病房维修申请,总想着尽快处理完去忙下一项,有时会忽略患者的感受。如今读完书才明白,服务不分大小,哪怕拧螺丝时多说一句‘我尽量轻点儿,不影响您休息’,患者心里也会舒服很多。”这些学以致用的转化,让读书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成为提升服务能力的“助推器”,助力医务人员在书香中滋养服务初心,在分享中锤炼沟通智慧。 拓宽意见反馈渠道 精准回应患者诉求 “现在复查再也不用抱着一堆胶片来回跑了,手机上就能看影像报告,太方便了!”提及郏县第二人民医院的“云影像”服务,患者王女士赞不绝口。此前,她曾反映“复查携带胶片不便”,郏县第二人民医院迅速响应,在较短时间内便上线了云端影像系统——患者的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报告等检查资料自动上传云端,患者用手机可随时查阅,还能授权医生远程调阅。王女士去省城会诊时,医生直接扫码调阅了她的全部检查资料,省去了携带和传递胶片的奔波。 为精准收集患者诉求,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构建起“立体式”意见收集网络:设立“院领导接待日”,直面患者诉求;安排行政中层干部每日在导诊台轮值,听取患者建议;设置“患者意见箱”,并摆放在醒目位置;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从预约挂号、医疗质量到服务态度、便民设施,全方位征集意见,快速响应、高效整改,让每一条建议都成为服务升级的“催化剂”。 践行“换位体验”理念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患者刚到医院门口,保安便主动上前引导停车、指引路线;色彩鲜明的导视标识清晰易懂,让人轻松地找到目的地;导诊台提供咨询、办卡、暂存物品等“一站式”服务,“爱心便民箱”里的充电宝、雨伞等,更为不少人解了燃眉之急。这些细致入微的“小举措”,让就医流程更省心、服务更贴心。 护理部开展的“医患角色互换”活动,更让服务多了份共情。护士小李在模拟患者接受输液穿刺后反思:“原来被扎针时,一句‘我轻点儿操作’比‘别紧张’更让人安心。”为此,科室推出“治疗前沟通清单”,输液时护士会主动说明:“这瓶药输液的时候可能手有点儿胀,如果不舒服您随时说。”操作中多一句安抚、多一个手势,让护理服务更有温度。 从停车引导到治疗沟通,郏县第二人民医院以换位思考的细节,将“贴心”融入就医的每个场景。郏县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邢军伟表示,优质服务永无止境,重在坚持,贵在落实。未来,该院将始终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深化服务内涵,积极探索服务优化的新路径,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强化文明服务、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提升服务质量,以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更精深的专业能力,守护群众健康,书写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