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永城市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之一,以“五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医院)为核心,坚持优化顶层设计、重塑服务体系、资源整合下沉,成功构建了“分级诊疗有序、基层能力显著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增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初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
永城市作为河南省28个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市)之一,坚持“五医联动”,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综合施策,深入推进,着力打造具有永城特色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主要做法 优化顶层设计,整合资源高位推动 永城市委、市政府把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按照“五医联动”的思路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一是强化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永城市委、市政府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来抓;实行人、财、物统一调配和管理,坚持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机制为纲领,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二是坚持制度先行,健全配套政策。永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前往山西、安徽、山东等地学习借鉴改革经验,制定了《永城市深化城乡医药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同时在人事制度改革、医保资金使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财务收支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出台了配套文件和政策,让医改的目标、绩效、考核、服务有了具体执行依据。 优化重塑服务体系,打造权、责统一的责任共同体 一是党的领导全覆盖。医共体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集团医院党委对各成员单位在党的建设、行政管理、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推动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高度融合。二是组织管理一体化。整合县域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打破行政、财政、人事等方面的壁垒,赋予牵头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自主权,推行“员额制”人事制度,为人才储备建立“资源池”。三是运营管理一体化。明确医共体牵头医疗卫生机构和成员单位的权、责关系,健全总医院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设置“一办六部”,推行一体化办公、连续性服务,实现同质化管理。 上联下沉,整合资源提升基层能力 全面推进医共体牵头医院的能力提升,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实现“县强”。两大集团医院通过五大中心创建提升县域核心关键诊疗能力,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卒中防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均已经通过国家级或省级认证,两大医疗集团拥有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学科5个、特色专科2个,通过了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等建设验收。同时,积极推进以“云心电、云影像、云胎心、云血压、云呼吸、云血糖”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医共体建设,初步打造了区域内医学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六大医共体业务运行中心,县域专科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全力整合优质资源,带动乡镇卫生院转型升级,全方位实现“乡活”。一是帮基层强“骨”。推行6S同质化管理,实施“4+6”提升工程,推动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急诊急救能力、妇幼服务能力、中医馆建设等实现达标,有效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二是为基层赋“能”。结合基层业务实际,乡镇卫生院均建立基层急救分站和乡级胸痛、卒中、创伤综合救治单元,为每个分院配发120急救车,支援CT(计算机层析成像)设备,打通急救“最后1公里”。三是造基层之“血”。通过等额式对调进行基层人才培养,采用“驻扎式+巡回式”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将县级医院专家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开展驻扎式帮扶、巡回式指导,从技术提升、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方面对分院进行全方位扶持。从“输血”到“造血”,全面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实现县乡两级同质化管理。 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帮扶,全方位实现“村稳”。一是提升技术能力,开展乡村医生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西医诊疗常规进行定期培训,对急危重症早期识别、处置、转诊流程进行带教。二是强化硬件设施建设,所有村卫生室均配备有云心电、云视讯一体化远程会诊系统,每周定时进行线上业务学习,随时与乡级、县级医院专家沟通会诊。三是加强关怀关爱,为乡村医生配发工作服、防护物资等物资,让乡村医生更有归属感和从业价值感。 取得成效 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初步形成 2024年集团总院下转分院4582人次,较2023年有所增加,基层就诊率达到省定65%的目标,县域内就诊率始终控制在省定目标以上,达到了县、乡两级“双提升”,即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提升,牵头医院危重症诊疗能力提升;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自2019年成立紧密型医共体以来,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6项,基层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数已经从原来的37个提高至64个。李寨卫生院成功完成县域医疗次中心创建,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全市723个行政村,建成公有产权村卫生室612个,占比达84.65%,按时完成省定目标要求。稳步开展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工作,2024年完成14名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 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通过专家下沉、资源配置、联合病房、远程医疗等举措,一些基层适宜的新项目、新技术、特色诊疗在乡镇卫生院得到推广使用,由原来的“患者跑”,变成现在的“信息跑、专家跑”,实现群众看病就医“少跑路、跑短路、不跑路”,大大减少就医费用和就诊时间。2024年度,两大医疗集团总院门诊次均费用238.6元、住院次均费用5747.55元,乡镇卫生院门诊次均费用76.59元,住院次均费用2370元,与2023年度相比均有所下降。 下一步,永城市将持续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持续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的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努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永城市卫生健康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