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妇幼健康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脑卒中的预警信号与救治方法
胃石症的成因与危害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热射病的临床特征解析
血脂检验指标的含义
1
11 1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邱敏  文/图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多年,笔者见证了无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痛中挣扎。心血管疾病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巨大痛苦,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然而,很多患者并不清楚,科学有效的日常护理,能显著改善病情,让健康不再“打折”。下面,笔者将从多角度为大家介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要点。
环境与起居
居住环境优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居住环境至关重要。房间应保持整洁、安静、通风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让患者感觉舒适,减轻心脏负担。比如,夏季温度可以控制在较为凉爽的范围,冬季则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同时,房间的采光也要充足,阳光能使患者心情愉悦,对身体康复有积极作用。
睡眠质量提升:良好的睡眠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关键。患者应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睡前避免剧烈运动、观看刺激的电视节目或使用电子设备。患者可以进行热水泡脚、听轻音乐等,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此外,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也很重要,在保证患者的睡眠姿势舒适的情况下,降低血管的压力。
情绪与社交
情绪管理技巧: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会因为病情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患者要学会情绪管理技巧。当感到焦虑或紧张时,患者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方法。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也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鼓励心血管疾病患者适当参与社交活动。社交活动能让患者感受到归属感和支持,缓解孤独感和压力。患者可以参加一些病友交流会,与其他患者分享治疗经验和生活感悟。患者也可以参与一些轻松的社区活动,如书法班、绘画班等,在丰富生活的同时,还能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但是,患者要注意活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用药与治疗
用药规范遵循:按时、按量服药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控制病情的基础。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不同的心血管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时间和方法,比如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则需要饭后服用。患者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清楚。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异常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
治疗方案配合:除了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还需要接受其他治疗,如介入治疗、康复训练等。患者要积极配合制定的治疗方案,了解治疗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按照专业康复师的指导进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伤。
饮食与营养
个性化饮食方案: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方案要因人而异,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精准调整,核心原则是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
若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需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摄入升糖食物,可以选用杂粮、杂豆替代部分主食;血脂偏高者要减少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少吃动物内脏、肥肉,选择橄榄油等健康油脂。
同时,需要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利用鱼、蛋、奶、豆制品等,补充优质蛋白;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获取维生素和矿物质;搭配全谷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既满足营养需求,又控制病情。
规律的饮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常重要。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可以少食多餐,减轻肠胃负担,也有利于血糖和血脂的稳定。此外,要注意饮食的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导致胃肠道感染,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运动与康复
运动计划:坚持适度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运动计划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般来说,患者可以从低强度的运动开始,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在运动过程中,患者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坚持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除了运动,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这些训练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定期复查与应急处理
定期复查: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定期复查是守护健康的关键环节。它能让医生动态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精准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患者需要按时到医院,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基础指标检测,以及心电图等专项检查。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早期发现隐匿的血管病变、心肌缺血等问题,从而及时采取药物调整、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降低心梗、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的健康持续保驾护航。
应急处理准备: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家属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应急处理知识。比如,当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时,应立即让患者原地休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家里可以备一些常用的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并确保家属和患者都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总之,心血管疾病虽然复杂且具有挑战性,但是通过全面、科学的日常护理,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从居住环境的优化到情绪的调节,从用药的规范到饮食的合理搭配,每一个护理环节都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笔者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重视日常护理的每一个细节,运用这些护理方法,让患者的健康不再“打折”。
(作者供职于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