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什么“无偿献血,有偿使用”
慢性病的科学管理
长期咳嗽总不好 警惕这几种病
突然感觉天旋地转 可能是耳石症
登革热的早期症状和防蚊技巧
心电图如何捕捉心肌缺血信号
重症护理的要点
1
11 1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登革热的早期症状和防蚊技巧
 

□蒲瑞娟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近年来,该病在全球多地频发,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登革热的早期症状并掌握科学的防蚊技巧,对于有效预防疾病、保障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登革热的早期信号

    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天~14天,感染后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相似,但存在特征性差异。

    突发高热

    患者常在数小时内体温飙升至39摄氏度以上,持续2天~7天。这种高热伴随剧烈头痛、眼眶后疼痛(眼球转动时加剧),以及全身肌肉与关节的撕裂样疼痛,严重者甚至无法站立、行走。

    皮疹

    发热后2天~5天,四肢远端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逐渐向躯干蔓延。皮疹按压可褪色,严重时可融合成片,伴随瘙痒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提示血管通透性增加。

    出血倾向

    轻症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牙龈出血或鼻出血,但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甚至颅内出血。

    乏力与食欲减退

    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同时伴随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周,影响身体恢复。

    科学防蚊五大核心策略

    登革热防控的核心在于切断伊蚊传播途径。采取环境治理与个人防护相结合的形式,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清除积水

    伊蚊幼虫主要滋生于静止积水,因此要每周及时清理容器中的积水;每3天给水生植物换1次水,并彻底清洗植物根部;及时疏通下水道,避免堵塞形成积水池。

    物理防护

    安装纱窗、纱门,阻挡成蚊飞入室内;睡眠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化学防护

    选择含避蚊胺、派卡瑞丁或含驱蚊酯成分的驱蚊液,并按说明书喷涂于暴露皮肤;2月龄以下婴儿避免使用化学驱蚊剂,可采用物理防护措施;孕妇慎用含避蚊胺的产品,可优先选择天然植物油(如香茅油)驱蚊剂。

    环境消杀

    清晨7点~9点、傍晚5点~7点是伊蚊活动高峰,此时可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快速杀灭成蚊;对墙壁、窗帘等区域进行滞留喷洒,药效可持续数周;在下水道投放缓释杀虫剂,消灭幼虫。

    生物防控

    在阳台或窗台种植薄荷、薰衣草等植物,其散发的气味可驱赶蚊虫。但需要注意,植物驱蚊效果有限,需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高危人群与特殊场景防护要点

    孕妇与儿童:避免在黄昏和黎明时段外出,如需外出应穿浅色棉质衣服。

    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需加强环境治理,定期检查家中积水容器。

    户外工作者:随身携带驱蚊液,每4小时补涂一次;休息时选择通风干燥处,避免长时间在草丛或河边停留。

    早期诊断是关键

    若在登革热流行区生活或旅行后14天内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蚊虫叮咬史。发热时,切勿自行服用退热药。早期可通过血清学检测或核酸检测确诊。轻症患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症患者需住院密切监测。

    蚊子叮咬看似微不足道,却很有可能成为引发健康隐患的导火索。通过识别登革热早期症状、实施科学防蚊措施,可以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

     (作者供职于山东平度市蓼兰镇万家卫生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