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特别报道
 
第三版:乡医课堂·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急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胰岛素抵抗人群的生活方式与护理干预
新野县人民医院以科普之力重塑县域健康生态
1
11 1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急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发的胃黏膜急性炎症性病变,组织学特征为黏膜充血、水肿伴中性粒细胞浸润,病变多局限于黏膜表层,病程较短且预后良好。根据病因及病理表现,临床分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幽门螺杆菌胃炎、感染性胃炎及特殊类型(如腐蚀性、化脓性胃炎)四大类,其中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占临床病例的70%以上。作为消化系统常见急症,其发病率在消化内科门诊占比15%~20%,人群普遍易感,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是饮食不节、长期用药人群风险更高。及时发现病因并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在一两周内痊愈,少数重症病例可以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常见病因
应激因素:严重创伤、大手术、重症疾病、精神心理应激等导致机体交感神经兴奋,胃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发炎症甚至糜烂出血,此类称为应激性胃炎。
药物与化学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破坏黏膜保护机制;乙醇直接损伤黏膜上皮细胞,促进胃酸分泌加重损伤;此外,糖皮质激素、一些抗肿瘤药物也可能诱发该病。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之一,其定植于胃黏膜后释放毒素引发急性炎症;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或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常伴发胃黏膜炎症,表现为急性感染性胃炎。
物理因素与创伤因素:暴饮暴食,进食过烫或粗糙食物会机械性损伤胃黏膜;胃内异物、放射线照射等,可能直接诱发炎症反应。
其他: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剂会导致急性腐蚀性胃炎,病情严重;过敏体质者接触食物致敏物质后可能引发过敏性胃炎。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核心症状为上腹部疼痛(隐痛、胀痛或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呕吐胆汁或咖啡色液体。轻症患者,仅表现为食欲缺乏、上腹饱胀;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提示黏膜糜烂出血),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特殊类型中,腐蚀性胃炎表现为口腔、胸骨后及上腹剧烈疼痛,伴吞咽困难;感染性胃炎常伴发热、腹泻;非甾体抗炎药相关胃炎多无症状,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黏膜损伤。
体征:体格检查可见上腹部轻度或中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区别于穿孔);伴脱水者,出现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减退、脉速;感染性病例,可有体温升高(37.5摄氏度~39摄氏度)及肠鸣音亢进。
诊断思路
病史采集核心:诱因询问,近期是否有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史、饮酒史、不洁饮食史或应激事件;症状评估,上腹痛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物性质、有无呕血黑便;病史,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史及过敏史。
体格检查:腹部体征,明确压痛部位(上腹为主),排除反跳痛、墨菲征阳性(鉴别胆囊炎);全身状况,评估脱水程度、有无贫血貌及休克体征(血压、心率监测)。
必检项目: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出血时血红蛋白下降)、粪便潜血试验(判断隐性出血)、电解质(呕吐严重者可见低钾、低钠)。
选检项目:急诊胃镜(发病24小时~48小时内进行,属于诊断“金标准”)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幽门螺杆菌检测,排除感染因素;腹部B超检查,用于鉴别肝胆胰疾病。
特殊检查:呕吐物或粪便培养(怀疑感染性胃炎时)、心电图检查(中老年患者排除下壁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急性胰腺炎:上腹痛向腰背部放射,弯腰能够缓解,呕吐后腹痛不减轻;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腹部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结果显示胰腺肿大。
急性胆囊炎:右上腹绞痛,墨菲征阳性,进食油腻后加重;腹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
急性阑尾炎:腹痛从脐周转移至右下腹,右下腹固定压痛;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消化性溃疡:疼痛具有节律性(胃溃疡餐后痛),胃镜检查可见深达肌层的溃疡灶,而非浅表糜烂。
急性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突发上腹痛,伴胸闷、大汗;心电图有特征性ST-T段改变,心肌酶升高。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祛除病因、抑制胃酸、保护黏膜、对症支持,预防并发症。
饮食管理:轻症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米汤、面汤),避免辛辣刺激;呕吐严重者暂时禁食,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进食。
补液支持:口服补液盐Ⅲ纠正轻度脱水;中重度脱水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补充钾、钠等电解质,维持身体酸碱平衡。
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毫克、泮托拉唑40毫克),抑制胃酸分泌效果显著;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20毫克,用于轻症患者。
黏膜保护剂:硫糖铝1克(餐前1小时)、枸橼酸铋钾0.11克,形成保护膜促进修复。
对症治疗:解痉药(山莨菪碱5毫克~10毫克,肌肉注射)缓解腹痛;止吐药(甲氧氯普胺10毫克,肌肉注射)改善呕吐;腹泻者给予蒙脱石散3克。
抗感染治疗:仅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要根除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并发症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禁食,静脉输注质子泵抑制剂,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止血;出血量>800毫升者,需要输血治疗。
急性腐蚀性胃炎:立即禁食,饮用牛奶或蛋清稀释腐蚀剂,禁用催吐药,必要时手术修补穿孔。
休克:快速补液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同时处理原发病因。
预防措施
病因预防: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长期用药者(如阿司匹林)可以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限制饮酒,避免暴饮暴食及进食过烫、粗糙食物。
感染防控:推行分餐制,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分开,防止沙门氏菌等感染。
高危人群管理:重症患者、大型手术后可以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精神压力大者要加强心理干预,避免应激性胃炎。
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出现上腹痛、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者,应坚持定期检查。
 (文章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提供)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