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核心提示:近年来,郏县以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坚持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全力打造基层卫生健康“新高地”。郏县先后荣获“以基层为重点促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等16项省级以上荣誉,省级以上媒体宣传郏县改革举措65篇。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将“总结推广郏县经验”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建强治理体系 提升治理效能 高位统筹推进,锚定改革方向 建立健全工作规则、议事决策程序,集中研究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基层编制、信息化建设等跨部门、跨领域难题,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召开专题会议3次,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编制调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部门协同发力,夯实发展根基 省、市、县人大、政协先后6次专题调研推进,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重点解决政府投入、人才引进等重大事项,为全面深化医改厚植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上下贯通治理,激活基层末梢 根据公共卫生委员会直面群众服务的六大类职责清单,382个村(居)民公共卫生委员会结合乡村振兴、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目前,共建成省市级健康单位23个、卫生村292个,受益群众32万余人次。 强化保障 进一步深化医改 完善政策体系 郏县建立卫生健康事业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县财政“三保”范围,并打包给医共体统筹管理和使用;县发改部门加大各项优惠政策及项目建设资金对医共体倾斜支持力度,对项目优先批复,先后争取各类项目40个。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县财政新增投入,用于4家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新建改建面积2500平方米,配备CT(计算机层析成像)等设备15台;“两新”项目全部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更新彩超、救护车等设备26台。设立大病外聘专家手术费用专项资金池,累计为群众节约1000余万元;持续保持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单体6000元,今年共计补助235.8万元。 强化医保管理 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给医共体,激发医疗机构内部控费、提质增效的动力,2024年打包资金结余630余万元。 创新引才机制 郏县连续3年累计招聘卫生健康人才333人,其中乡、村两级占比63%,医疗机构空编率控制在3%左右;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等省级三甲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上级医院专家坐诊示范带教63人;联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定期输送人员进修培训,实现“医、学、研”一体化培养;探索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县招乡用、乡管县育”改革,将基层服务经历纳入晋升职称条件,开展县、乡轮岗培训累计118人次;将符合条件的260名乡村医生全部纳入“乡聘村用”,为6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办理入编手续;推进“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设立全科医生岗位津贴,将不少于5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下沉村卫生室。 聚焦高质量发展 增强服务能力 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 郏县卫生健康委在县级公立医院遴选业务骨干重组全科医学科,在医共体内开展跨院区联合查房、多学科会诊及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成肿瘤防治中心,整合全县专家、设备等优质资源,建立县内会诊、转诊和放化疗绿色通道,肿瘤患者外出就医医保资金同比下降5.66%;夯实县域次中心能力建设,薛店镇、堂街镇中心卫生院能够识别和诊治的病种均达到165种以上,开展手术种类81种以上,今年已通过二级综合医院验收。 推动智慧应用,实现跨越式发展 郏县卫生健康委在人口、医疗、公卫和医保等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强化远程服务六大共享中心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医检结果互认330项,累计为群众节约费用达2034.3万元;购置区域中心药房信息化系统,依托县级医院,建立共享中心药房和处方流转平台;制订处方前置审核规则并动态优化,组建审方药师队伍,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前置审核;中心药房汇总审核用药需求计划,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结算、统一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促进数智融合,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郏县卫生健康委更新迭代“健康云巡诊车”“健康一体机”,增加肺功能仪等慢性病筛查设备,将上门服务结果实时推送到群众手机和省级公卫平台,方便了行动不便和偏远山区的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10项便民服务举措基础上,结合郏县实际与群众需求,创新推出“12+N”便民服务举措,拓展双向转诊、中医药等服务内容,打通上下转诊壁垒,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总结改革经验 打造示范样板 推进“四个下沉”,增强基层实力 聚焦人员下沉,根据基层实际需求,调整33名县级医院专家常驻基层“全专联合”门诊和慢性病一体化门诊,91名县级医院专家医生融入签约服务团队,市级医院派驻郏县一年期专家15人,县级院区向乡镇派驻半年期以上人员46人,开展驻扎式帮扶;聚焦技术下沉,帮扶基层共建科室29个,带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76项,堂街镇中心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合作共建血液透析科,让相邻4个乡镇的110余名终末期肾病患者能够就近透析;聚焦服务下沉,与上级三甲医院建立专科联盟69个,19个专家团队在郏县设立名医工作室、博士工作站,开展坐诊带教,为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授课18期,培育业务骨干93人;聚焦管理下沉,聘任县级医院15名业务骨干担任卫生院业务副院长,建立健全基层各项制度28项、预案76项,8个县级质控中心,对基层开展培训67场,培训人员2500余人。 深化“六个拓展”,优化服务模式 郏县卫生健康委把全县划分为3个健康网格,融合多专业领域专家,调整签约服务团队,其中,专科医生589名,营养、康复、心理医生69名;推进从户籍地签约向居住地医疗机构服务转变,服务周期根据意愿灵活调整,实现“平时健康有人管,病时健康有人帮”;组织开展“郏医有约、健康相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感系列行动,实施签约服务进机关行动,由县级3家公立医院牵头,选派88名知名度高的业务骨干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组成服务团队,进机关、进社区进行集中签约、分类管理;开展“健康面对面”签约提升行动,家庭医生进社区、进乡村,围绕健康饮食、健康运动、体重管理等相关知识,为群众进行点单式、个性化服务;实施百名医务人员进网格行动,组织91名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宣讲团,在学校、乡村等宣讲179场,2024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3.21%,2025年度正在调查中;目前,全县重点人群签约服务22.25万人,覆盖率提升至97.99%。 医防融合,筑牢健康防线 郏县卫生健康委加强县、乡、村慢性病管理中心、工作站、服务点三级阵地建设,制定医防融合三级职责清单。健全公卫和临床交叉培训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30名;建立融合公共卫生、医疗数据的慢病管理系统,通过HIS(医院信息系统)系统自动筛查高危人群、智能建档,开展规范化管理,专家组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膳食、运动处方,自动推送至患者手机端,形成筛查建档、干预指导、健康随访一体化慢病管理全流程服务;郏县代表平顶山市参加河南省首届药膳技能大赛。 推进“乡村一体化”,织密基层网底 根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所有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六室”要求;在现有“乡聘村用”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的深度融合;把“卫生院驻村服务延伸点”的新定位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目前,服务延伸点达到200家,占比为52.36%;实现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统一县乡村药品目录1202种1729品规,并实现集中配送。 强化政策支持 助力先行先试 扫清改革障碍 省卫生健康委将支持、推广郏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列入全省卫生健康事项清单,制定《关于支持郏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平顶山市人民政府、郏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试验区难点工作,从政策、项目、经费等6个维度,帮助郏县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示范标杆 国家发展改革委改革内参、省政府工作快报以《郏县重塑管理体制实现医共体实践探索》等为题,推广郏县改革经验;郏县立足本地实际,做实医疗系统“学、干、改”3篇文章,让主题教育成果惠及于民,被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刊登在《全省主题教育简报》。 下一步,郏县卫生健康委仍会紧紧围绕“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进一步做实做优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工作;聚焦医共体内人、财、物等深度融合,向上协调、向下协助,纵深推进;多采取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