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过完年后,张先生连续开车13小时,从江西省上饶市赶到广东省佛山市,谁知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就晕了,只能一直躺在床上。佛山市某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检查后发现,张先生患的是耳石症!万幸的是,张先生的症状较轻,接受复位手法治疗后,很快便痊愈了。
专家讲解
本期专家: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董永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是指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的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 耳石症发作起来剧烈(短暂发作,常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随着头部位置的改变(如起床、躺下、翻身、抬头看天、低头看地等)突然出现。发病时,患者会感到阵发性天旋地转,可伴有恶心、呕吐、眼震,但听力正常。 耳石症的病因,是内耳“负责”平衡的耳石(多为以碳酸钙结晶为主的颗粒和蛋白质凝合而成)因某种因素脱落后游离进入半规管内,改变了半规管内流体力学特性,导致头部或身体在位置改变时出现短暂性眩晕。 耳石在什么情况下会脱落?这一难题至今仍困扰着很多医务人员。耳石脱落,大部分无原因,为特发性。目前能够确认的一个原因是头部外伤;存在可能性的原因大概包括耳部疾病(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梅尼埃病缓解期等),耳石症(老年性改变、退行性改变、椭圆囊斑变性等),内耳供血不足(动脉硬化、囊斑之胶质膜变薄等)。耳石症的诱因则比较多,感冒、发烧、腹泻、劳累、失眠、饮酒、开快车、坐过山车、情绪波动等,均可导致耳石脱落。 之所以说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罕见病”,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发病率最高、误诊率最高。相关数据显示,耳石症的发病率占所有眩晕的17%~50%,占门诊眩晕的60%~70%。此外,耳石症通常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脑供血不足等。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患者从首次就诊到确诊耳石症耗时约6年,平均就诊次数为8次,平均花费为5000元。 事实上,耳石症误诊率高,有其客观性。从医学专业角度来说,导致眩晕的病因复杂,多达100多种疾病,涉及10多个学科,专科医生进行诊断的确非常困难,如脑血管病、前庭内耳病、血压变化、肿瘤、更年期等,都会引发眩晕。 但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眩晕不等于头晕,医务人员一定要明确区别这两个概念:眩晕是主体前庭系统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从而出现对自身或周围环境的运动错觉或幻觉;头晕则是一种感觉体验,包括非旋转性摇摆、乏力、头重脚轻、头部昏沉或者站立不稳等感觉。 此外,眩晕也分为生理性眩晕和病理性眩晕。前者因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向大脑皮层传入的信息不匹配,或者因前庭系统处于无序的头部运动中,导致大脑皮层无法协调整合3个系统的信息而产生错觉。当然,更多情况是病理性眩晕。目前,耳石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治疗,其有效率为71%~92%,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 科学、全面地认识耳石症,了解这一最常见的“罕见病”背后的知识,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既有助于医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又能帮助患者及早解除痛苦、健康生活。 (本报记者文晓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