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专 版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专 版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专 版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专 版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从“收支两条线管理”到“两票制”风险思考及应对
如何消除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
为医院开设短期养老床位叫好
公立医院须增强改革定力
1
11 1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如何消除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樊增华

    笔者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20多年,在工作中接触过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对他们在生活中所遭受的歧视和面临的无奈有着更深的理解。
    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终究绕不过一个词——病耻感。病耻感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明显身体或行为特征产生负面及错误的社会态度,使其拥有者在他人眼里丧失社会信誉或社会价值。病耻感一词与污名、歧视、偏见、刻板印象等词有相似之处,可分为感知的病耻感和实际的病耻感,对患者和家属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
    为什么患者会产生病耻感呢?首先,精神疾病的特点会导致患者和家属产生病耻感。精神疾病的种种症状,会造成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责任感缺失、病程时间长、预后效果差、危险系数高。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许多否定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其次,公众认知与态度、大众传媒的不良引导会反作用于患者和家属,使其主观上产生自我歧视与否定。有些报道中提到精神疾病患者有暴力倾向、家庭环境差、遗传病概率高、很难相处、不负责任等,这些都会导致公众对该群体的误解。即使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也存在许多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有些异样行为、言语、思维等,都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公众会觉得精神疾病患者比较刻板。
    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也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第一,病耻感会使患者和家属自我评价过低,对疾病治疗采取否定态度,拒绝治疗和随访,服药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治愈率。第二,病耻感会扰乱患者和家属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第三,病耻感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社会交往。许多患者和家属惧怕与他人交往,担心他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总觉得低人一等,导致自我封闭。
    因此,只有消除病耻感,才能为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赢取更多的尊严。消除病耻感任重道远,需要患者、家属、社会、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患者和家属应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积极治疗,以自身的努力赢得他人的支持和尊重。其次,社会层面应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更多的正面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使公众逐步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刻板印象。最后,政府也需要出台更多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政策。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