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机构大有可为 ——郏县妇幼保健院全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
11 1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机构大有可为 ——郏县妇幼保健院全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本报记者 张晓华/文  史 尧/图

(上接第一版)
    中医防病治病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人气指数被中医药提升的不仅有郏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治疗中心,还有其他科室。
    在郏县妇幼保健院里走上一遭,从妇科到儿科,从围保科到儿保科,再到小儿康复科,随处可见与中医药相关的宣传展板与标语;走廊里飘着浓浓的中药香,治疗室里的艾灸、中药熏蒸等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洗浴中心开展了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法;小儿康复科综合运用中医按摩、点穴、针灸等方法,对神经机能障碍、脑瘫、脑损伤综合征、感统失调等疾病的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妇科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粘连,用穴位注射法治疗妊娠呕吐;围保科与中西医结合科均开展产后中药熏蒸疗法来预防月子病……
    在郏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三四名婴儿躺在治疗床上,正在接受治疗师的捏脊、被动操训练等治疗。半岁多的川宝(化名)正在笑嘻嘻地配合治疗师许歌歌接受被动操训练,每当治疗师把他的小手臂轻轻拉到其背后时,他都会咯咯地笑出声来。
    “川宝刚来到这里时,可不是这样!”川宝妈妈说,孩子出生时由于脑部缺氧,不久前出现肌张力高、交叉步现象,特别容易激惹,动不动就大哭大闹。如果到省城为孩子治疗疾病,费用较高。他们听说郏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治疗效果比较好,就带孩子在该科接受了被动操训练、按摩等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川宝的交叉步被纠正好了,“脾气”也好了。如今,每天的治疗时间变成了孩子的快乐时间。同时,每个疗程的治疗费为900元左右,正好在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
    每年有4600多个像川宝这样的轻症患儿,不但免去了奔波之苦,而且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价格低廉的中医药疗法。
    “有很多孩子的病情没有发展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但会出现肌张力高、腹泻、睡眠质量差、厌食等症状,这些一直困扰着孩子和家人。以前,对这类孩子只能用药物治疗。现在,郏县妇幼保健院引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后,家长比较容易接受这些疗法,就不再去市级医院、省级医院就诊了。”郏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高丽娟说。
    中医药适宜技术很受家长们的欢迎。
    在儿科病区的小儿推拿中心,护师齐真真正在给6岁的女孩儿涵涵(化名)进行推拿治疗。躺在治疗床上的涵涵面带微笑,她的妈妈王女士则在一旁慈爱地看着女儿。
    “俺闺女的体质差,动不动就因为感冒、发热住院治疗。以前,不知道有中医疗法。经过这次体验后,看着闺女很喜欢,我也就放心了。以后,我准备定期带涵涵来这儿做中医保健治疗,以便增强体质。”王女士说。
    在为患者进行手法治疗的同时,治疗师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荣耀,医患关系也就更加融洽了。同时,我们不但感受到群众对中医药的热衷,而且不断有其他医院的医生问:“听说你们医院引进了一些中医新技术,深受患者的欢迎……”对此,院长王江定深有感触。
    “这些信息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但还缺少加大宣传、推广、开发的力度。”王江定说。
管理篇
一次煞费苦心的中医复兴运动
形成中医药全面参与格局
    一年前,当你走进郏县妇幼保健院,看到的还不是现在这种场景。
    郏县妇幼保健院有350张编制床位,设有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儿童保健部、综合康复部、医技保障部五大业务管理部门,共有临床、医技、保健科(室)50余个,病区(单元)10个,曾经被卫生管理部门评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可是,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方面,该院之前只设立了儿科门诊,返聘的老专家谢守祯经常在此坐诊。
    王江定是药学出身,平时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比较关注,加上他有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的经历,这让他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有着独特的思路。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基层妇幼保健院,应该积极探索发展之路。”王江定说。
    去年上半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王江定认为,这是发展中医的大好时机。同时,各级卫生管理部门要求减少输液量和减少抗生素应用的政策不断出台,并在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中明确要求设置中医妇科、中医儿科。
    遵循中医发展的趋势,郏县妇幼保健院决定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和妇幼保健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这既能减轻群众的医疗保健负担,又能树立行业形象。
    说干就干!很快,郏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了由王江定任组长的中医药领导小组。该小组成员及时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并制订了5年发展规划:力争在两三年内实现儿科门诊输液量下降50%,妇科、内科、儿科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到30%;三五年内实现内科、儿科门诊输液量下降40%,妇科、内科、儿科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到50%等指标。
    同时,郏县妇幼保健院及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绩效分配制度,提高中医药应用的绩效比例,促使各个临床科室自觉地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当然,郏县妇幼保健院也对科室设置进行了全面整合,比如中西医结合科、儿童康复科都开设了中医病房,尽量安排足够的中医师、针灸师、推拿师等为患者服务。该院康复楼一楼的病区,被重点打造成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神经康复以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区域;二楼建成颈肩腰腿痛、骨科术后康复治疗区域;三楼是成人康复治疗中心;四楼、五楼分别作为小儿康复住院部及小儿康复治疗中心;将普通儿科病区建成小儿推拿中心等。
    多个特色中医门诊科室逐步建立起来。原来的内科门诊“变身”为中西医结合科门诊。中西医结合妇科门诊、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已经挂牌;没有挂牌的门诊科室,则增设了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同时,郏县妇幼保健院在输液中心综合治疗项目中增设了中医儿科治疗中心,将原来的急诊药房改建为中药房,且配齐了常用中药制剂,并在全县率先引进全自动中药颗粒分装系统。
确立“中西医并重”理念
    再好的计划,也要由相应的人才来完成。确定全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发展思路后,郏县妇幼保健院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该院当时的产科、儿科均采用纯西医治疗方式,400多名职工中仅有17名中医药专业人员。
    首先,怎样让全体职工从观念上转变,将曾经的西医思维模式转变为中西医结合乃至中医思维模式,并认识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呢?
    王江定与几位院领导一起去参观浙江省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在全国的妇幼保健机构中,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以中医特色兴院闻名遐迩。参观后,他们顿时感到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迫切性和培训员工的必要性。
    “中医药氛围太浓厚了,没想到妇幼保健工作还可以这么开展!”郏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时青军说。
    回来之后,郏县妇幼保健院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要快速把中医药业务开展起来。紧接着,全院的中层干部又被分批送到东阳市妇幼保健院进修,让其学习中医临床操作技术和中医药管理知识。
    中层干部学习归来后,相关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被引进郏县妇幼保健院。
    “我是去年4月去东阳市妇幼保健院进修的。通过深入学习,我发现那儿的抗生素应用率低,治疗效果好。随后,我院又派妇科医师吴艳华到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学习中医药适宜技术、派李亚红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随后,中药灌肠、贴敷等技术都被应用到我们医院的临床中。”郏县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部主任程香芬说。
    在派出人员外出培训的同时,郏县妇幼保健院还制订了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计划。该院采取医务科统一调配措施,首先让中医药专业人员回到本职工作岗位上,优先安排院外培训和院内培训人员的工作岗位。其次,2017年,该院计划通过统一招聘中西医结合人才,来增强中医药技术力量。同时,该院还倡导一部分科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开展“西学中”活动,以便拓宽医务人员的技术领域、创新诊疗方法和提高技能。
    郏县妇幼保健院还统一订购了《儿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妇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等教材,发给每一位医生。同时,外出进修人员回来后要轮流对相关专业人员开展中医药诊治及相关适宜技术培训活动。
    全院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不到半年时间,中医诊治技术已经“渗透”到该院的各个科室以及每一个角落。
愿景篇
一趟任重道远的“培根”之旅
为“中字号”妇幼保健机构助力
    众所周知,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从西向中”的转型,会影响医院的发展和职工的积极性吗?
    在未看到郏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10~12月的业务数据之前,王江定还有一些忐忑不安。可是,当他看到统计数据时,心里的包袱暂时被“卸”下来了。这些数据表明:该院各项业务指标不但没有下降,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职工待遇也有所提高。
    “医院在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方面,着重鼓励医生使用中药,鼓励医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限制大输液。输液量减少了,还有奖励,医务人员也特别欢迎。2016年年底,一部分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职工的待遇同比增加了8%~10%。”郏县妇幼保健院经济管理办公室主任朱彩娟说。
    在采取这样的鼓励措施下,郏县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均感到中医药技术的优势和前景,都想撸起袖子加油干,进而想更多、更好地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
    前段时间,郏县妇幼保健院分别成立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基地”“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省级医院的中医专家会定期到郏县进行帮扶指导、坐诊带教。
    在郏县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干劲儿十足的同时,由于工作受到掣肘,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首先,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具备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的政策优势。国家在中医相关项目的扶持方面,主要倾向于中医医院以及一部分综合医院,而对妇幼保健机构这样的专科医院,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像一些省级医院开展的培训项目,妇幼保健院能够参加培训的人数比较少,甚至没有名额。该院希望中医药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能够对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统一规划。
    “我们目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除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外,还有一些中医医院的经验和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非常希望中医药管理部门从政策和业务方面给予指导,能给予妇幼保健机构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王江定说。
    人才与硬件设施的瓶颈有待打破
    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人才问题。中医的系统性强、学习周期长,就算在全院开展“西学中”活动,但是未经过系统培训的西医人员要想熟练地掌握中医药知识、能够运用中医药技术,在短期内很难实现。
    为此,郏县妇幼保健院及时开展了中医药相关人才的储备工作,比如在招聘医务人员时,中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优先录用。前段时间,该院妇科就成功引进了一名河南中医药大学的硕士毕业生。
    人才短缺的同时,物质基础和硬件设施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短板。以郏县妇幼保健院妇科病房为例,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得比较单一,且缺乏持久性,与医院“计划”中成立“养胎中心”,开展中医贴敷、茶饮、耳穴埋豆、中药冲洗、无烟艾灸等技术项目的目标相差甚远。
    在儿科病房,目前住院患者人数已达到高峰。受空间和人手限制,中医适宜技术只开展了穴位敷贴疗法,其他疗法如小儿推拿疗法只能暂停。
    郏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未能按时开展产后促进子宫复旧穴位贴敷培训。因此,产后康复项目还需要中西医结合科与孕产保健部密切配合,进而健全和完善各种机制,促使产后中医康复疗法顺利开展。
    郏县妇幼保健院医务科科长王军侠告诉记者,当前,国家正在优化和整合计划生育资源。该院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该院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基层服务能力,这是妇幼健康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围绕“大专科、小综合、中西医结合”的基本思路,在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大力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是全院职工的心声。
    “无中医不保健。我们会按照医院制订的5年计划,把中医药适宜技术运用到妇幼保健工作的各个方面,让群众满意、医务人员满意。我们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王江定说。

 

新生儿药浴

捏脊、被动操训练

人头攒动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

针灸、点穴等传统中医疗法

中药熏蒸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