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大宋第一部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
乌桕
紫草
3种无价之药
我国首创免疫法
1
11 1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我国首创免疫法
      中医在世界上首创免疫法。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对疫疠(传染病)提出“必有逃门”的免疫观点,所谓“逃门”即为避免传染病感染的法门,并有吐法、浴法、刺疗法等预防感染的措施。
    到了晋朝,葛洪首先作了“逃门”实践,可以说他是人类免疫学的创始人。他在《肘后备急方》中说明“天花”和结核病都是传染病,这是在世界上最早提出的。他因受《黄帝内经》中“以毒攻毒”理论的启发,使用“疗猁犬(疯狗)咬方,乃杀所咬犬,取脳(脑)傅(敷)之,后不复发”。到了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才证明:狂犬脑含有可作狂犬病疫苗的抗原物质。巴斯德这一研究发现要比葛洪迟1500多年。
    中医对免疫学的又一重大贡献是用人工种痘,预防天花。天花最初叫虏疮,大约于东汉初年,由战俘传入,后又称痘疮、疤痘、天行斑疮,传染快,而且感染后十分危险,不死即残,不残也麻。当时民谣说:“生子只算生一半,出了天花才完全。”全国每年要被天花夺去千万条人命,特别是小孩子因免疫力底下更容易感染。
    据说宋真宗时,有个峨眉山人来为丞相王旦的儿子接种人痘。这是医学史上第一例有关人工种痘的记载。广泛使用人工免疫法种牛痘防天花是在17世纪。安徽省旌德县江村有个世代行医的乡村医师叫江希舜,他在总结前人种痘的经验和方法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采用“人痘接种术”来预防天花,取得良好效果,并写了专著《痘疹元珠》。后来,明代周晖、清代余茂鲲等人都写过有关人工种痘的著作,特别是清代张潞写的《医通》,把接种痘浆、痘痂、痘衣等法和怎样预防天花都写得很具体。朱奕梁的《种痘新法》采用了多次接种的痘痂作疫苗,“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这说明当时种痘已相当有经验了。
    清人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记录了一段极为重要的史实。他说,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俄国首先遣人“至中国学痘医”,然后他们又传入土耳其。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英吉利驻土耳其大使蒙塔古夫人学会以后再传入欧洲。公元1796年,英国琴纳发明种牛痘来预防天花,很快在世界各地推广,但他们的种牛痘法要比我国江希舜等人的“人痘接种术”迟一个半世纪。
    中医对麻疹也有种疹方法,作自动免疫,以达到发疹时减轻症状的目的。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叶霖写的《沙疹辑要》上记载:选麻疹轻症患者皮疹密集处刺破疹子,沾其血,接于被种者划破处的皮肤上,或取患者眼泪、鼻涕塞于被接种者的鼻腔内,用人工感染法来减轻患者症状,以取得终身免疫。
    中医对自然免疫现象,很早就有了发现。明代医生万全观察到患过天花和麻疹的人具有一定免疫力,患过者不患第二次。他在《家传痘疹心得》中说:“(痘疹)终身但作一度,后有其气不复传染焉。”清代的《免疫类方》正式提到免疫名称,并作了详细记载。所以说,中医首创免疫法,开了人类免疫学之先河。 (倪世俊)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