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潘黎黎
“喂,老人家,我们已经到您小区门口了!”“喂,可以听到吗?”“喂!喂!……”“嘟……嘟……” 1月24日,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演了一场紧急营救,医务人员挨家挨户敲门、打电话,30分钟后终于找到意识部分丧失的独居老人。 当日22时30分,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周志胜正在值班,接到家住卫生路的一位老人的求助电话。确定老人的位置后,周志胜及其同事不到10分钟就来到老人所住小区。可是由于天黑,加上小区内没有明确的楼牌和路标,在确定老人的具体位置上,医务人员犯了难。医务人员询问保安及小区居民也弄不清楚老人所在楼,拨打老人电话也无人接听。无奈之下,医务人员只能通过挨家挨户敲门、打电话听响声等方式搜寻患者。 半小时后,医务人员终于锁定老人所在位置。当时,周志胜及其同事隔着门听到了手机铃声,反复拨打了几次,最终确认就是老人家里。可敲门无人回应,周志胜就抠掉了门上的“猫眼儿”往屋里看,正好老人的卧室对着门,遂发现老人躺在床上。 于是,周志胜及其同事打电话求助了110和119。消防人员赶到,打开了老人家的门。周志胜及其同事赶紧来到老人身边,发现她意识已经有点儿模糊,说不出话了。医务人员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路。同时,他们电话联系老人家属,并立即把老人转往医院。 据了解,老人之前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肺功能一直很差。接受抢救后,老人被转入郑州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继续接受治疗。目前,老人已康复出院。从接到求救电话到找到患者,医务人员仅仅用了30分钟。医务人员靠着沉着、果断、不放弃,最终取得了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