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愧是脊柱外科专家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医师周英杰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邓江海

周英杰(右一)和他的学生们 张随山 刘云飞/摄
许多人都知道,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有为数不少的骨科名家,脊柱外科中心主任兼微创脊柱外科主任周英杰就是其中的一位。 周英杰,男,52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河南省“112人才”,“555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省中医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周英杰团队参与的《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元宵节前夕,我们专程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对周英杰和他的团队进行了采访。 15年不懈努力,只为患者康复 “这是协作的成果,也是患者的福音、洛阳正骨的骄傲!”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提起获奖的话题,儒雅的周英杰一脸自豪,同时,又谦虚地对我们说。 周英杰介绍说,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一直是国际医学领域的“禁区”。1910年,Mixter(米克斯特)首次报道寰枢椎捆绑技术,至2001年该项目研究之前,国内外仍缺乏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约有1/2的患者进展为严重寰枢椎脱位,导致延髓生命中枢损伤,而文献报道延髓损伤的死亡率高达44%~71%。 我们了解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作为国家中医骨伤科区域诊疗中心,同时,该院脊柱外科还是河南省脊柱外科诊疗中心所在地,周英杰团队与国家名医名方重点研究室颈椎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谭明生教授科研团队积极合作,历时15年,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小夹板固定原理融于西医临床实践,首创了“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大幅降低了死亡率。 “具体来说,该项目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周英杰说。一是首创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将体外捆绑的小夹板固定改进为精准高效的体内椎弓根钉固定,解决了“严重寰枢椎脱位压迫延髓,危及生命”的临床难题。二是率先提出“脊髓减压,疏通督脉”的新观点,解决了中西医结合骨科治疗“寰枢椎脱位压迫脊髓,督脉瘀阻”的临床难题。三是创建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体系,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国际颈椎学科和中西医结合骨科的发展。 一封封感谢信和一面面锦旗都是肯定和褒奖 2006年4月的一天,正在坐诊的周英杰接待了一位来自新安县的中年女患者。患者坐着轮椅被家人推入诊室。患者一见到周英杰就抹起了眼泪,诉说自己因为枕颈畸形,已1年多不能行走,大小便失禁,多方求医,均被告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打听到周英杰能够做这种手术,患者抱着一线希望来求诊。周英杰认真检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为其做了风险极高的经口腔前路松解后路枕颈部复位固定手术。3个月后,患者已能正常行走。患者家属高兴地把家乡的舞狮队给请了过来,在医院门诊楼前表演,并给周英杰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周英杰说。2008年9月,义马市农民董某经人介绍找到周英杰。询问病情、阅读片子后,周英杰了解到该患者不同寻常的经历。原来,董某4年前因家庭困难帮人运送水泥贴补家用,不慎砸伤脖子。当时周某考虑到经济问题,自己觉得休息一下就好,但疼痛始终没有缓解,并且越来越重,每天都需要靠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直到后来一天吃4次止痛药物都不能缓解疼痛。董某辗转北京多家大医院,均被告知需要手术,但高昂的手术费难倒了这个困难的家庭。周英杰为董某确定了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先从口腔松解了因为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的第1、第2颈椎的瘢痕增生,又从颈后给予寰枢椎的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后,患者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出院时拉着周英杰的手一再表示感谢,说:“没想到花了这么少的钱,取得了这么满意的效果!” 类似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我们了解到,多年来,周英杰默默地带领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治愈了一个又一个患者,挽救了多个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一封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就是对他们的最大褒奖,一面面来自患者的锦旗就是对他们团队的认可。付出总有回报,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就是对周英杰及其团队在颈椎治疗领域的付出的完美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