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开启“心”篇章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诚信立院走笔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刘 伟 文/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推进诚信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既是时代呼唤,更是民心所向。近年来,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以诚信为本,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主动融入健康洛阳建设,推动了医院跨越式发展。

来宾现场查看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职工踊跃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
“正心”文化扮靓“心”家园 在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灵康巷,沿着一条洁净的水泥路北行数百米,便见一巨大指示牌:全国群众满意的卫生计生机构、河南省群众满意医疗机构、河南省十佳专科医院——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在这里,一丛丛红花绿叶透过栅栏伸到院外。它们簇拥着“善曲高奏”“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等造型别致的系列宣传画。迎门石正面,“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9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鸣题写。另一面,洋洋洒洒近千字的《正心赋》,是由洛阳辞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新建专门为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创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画院副院长朱菊丹书写。 徜徉在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冬日暖阳普照,图文并茂的“文明”“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板格外醒目;在黄绿乔木灌木掩映下,随处可见镌刻着“尊重”“沟通”“和谐”等书法的立石,铁钩银划,均出自河洛书法名家之手。走进病区,舒缓、悠扬的音乐让人精神愉悦、从容;在宽敞、整洁的病房内,被子叠成了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在工娱活动室里,住院患者在医务人员组织下安静地对弈、画画、练书法、读书阅报…… “文化是力,诚信是本,德技是魂!”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凌延昭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009年,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改扩建伊始就明确“要为患者营造安全、舒心、温馨的诊疗、康复精神家园”:出于患者安全考虑,3幢病房楼均为3层,每幢又各自独立;与常规病房不同,这里是大病区分布、多功能单元、多档次交融的“回”字形病房结构;在外围高大乔木与常绿灌木的环抱下,门诊楼、行政办公楼、病房楼错落有致;亭台水系旁,绿树红花间,曲径通幽处,常年绿满眼,四季有花香。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认真落实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关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要求,扎实开展公益电影进农村(社区)活动。仅2017年至今,该中心已为全市郊县近200个村(社区)、老年公寓放映电影404场,惠及群众近10万人次;编印《精神卫生通讯》,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发放宣传彩页等,向群众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精神疾病预防等知识;定期组织拔河比赛、篮球赛、趣味运动会、歌唱比赛、广播操比赛等活动,在丰富医患文体生活的同时,彰显了人文关怀。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还与省卫生计生委等合作,摄制了国内首部关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康复与回归及精神卫生领域医务人员工作状态的电影《心灵解码》。这部取材于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卫生法》献礼片,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卫生计生委优秀影视作品奖、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等奖项。 用心开启“心”篇章 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有医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治疗才能顺利实施,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这是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人员的共识,也是他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作为豫西地区建院最早的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宣教、司法鉴定、心理咨询为一体的较大规模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近年来,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围绕“打造高标准、多功能的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始终将诚信落实在“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卫生计生机构,河南省文明单位、省精神卫生示范专科医院、省群众满意医疗机构、全省十佳专科医院、省卫生先进单位、省优秀司法鉴定机构、中原健康先锋岗等。 ——紧扣医疗质量这条生命线,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坚持不懈推动医疗质量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2012年2月起,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每年受益患者5000余人次;2016年4月起,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群众医疗负担大大减轻。 ——组建男护士工作室,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组建康复科,配备有健康教育室、音乐治疗室、花艺制作室、计算机室和肢体功能锻炼室等,开展以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为目的的各种训练,训练学习技能、训练社会交往能力等,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过正常人的生活。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病司法鉴定委托单位遍及豫西、豫北、豫南,每年鉴定500例左右,依法执业、公正鉴定,鉴定结论98%以上被委托单位采纳,受到省司法厅表彰。 ——班子成员及党员认真执行“八项规定”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及“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层层签订廉政承诺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落实“三重一大”(重大问题、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决策程序。 ——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乡镇,举办讲座和义诊。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该中心累计举办义诊300余次,发放心理健康知识手册30万份;为贫困患者减免费用数百万元,每年为“无主患者”垫付治疗费用超过50万元,为住院患者捐衣物近400件。 ——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举办文化、道德讲堂,组织开展中国梦专题讨论、“我的家风”征文活动,树立一批看得见、摸得着、赶得上的“身边好人”典型。 凌延昭说,精神病治疗与护理是一项用爱修复破碎心灵、用爱温暖受伤心灵、用爱创造奇迹的特殊工作。已走过45个春秋的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将一如既往务实重干,争取实现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再次跨越,在推进健康洛阳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