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技术使患者转危为安 河南省人民医院 张文杰 高胜浩 王海播 文/图

左侧图片:床旁胸片显示,患者双侧中下肺叶大面积渗出伴有局部实变,俗称“大白肺”。 右侧图片:床旁胸片显示,ECMO治疗撤机后,患者双侧中下肺叶大面积渗出明显减少。
患者张某,男,32岁,入院时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血氧饱和度只有30%。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务人员迅速救治患者并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是患者感染严重,病情依然进行性加重。 此时,患者已经发生呼吸功能衰竭,血氧饱和度不足80%,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患者意识已经模糊,情况危急。 生命危在旦夕,抢救争分夺秒。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程剑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马利军主任医师、王凯主任医师、张文平主治医师等经过反复讨论,综合评估,决定为张某实施ECMO治疗。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简称,就是用两根周径约2厘米的导管将患者血液引流至“体外膜肺”,帮助患者的血液在体外完成“呼吸”,以此替代患者肺脏的呼吸换气功能,让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其身体各处。 ECMO能辅助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为重症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和疾病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是治疗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新型“武器”。 这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手术,需要多专业密切配合,涉及知识广泛。 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麻……随后,穿刺针沿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交界顶点缓缓进针,呈30度角刺向同侧乳头,边进针边回抽,然后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反复扩皮、置入导管、拔导丝、封管、固定。 颈部导管置入成功后,腿部导管依照同样的步骤进行;不同的是,这次是从右侧腹股沟穿刺接入右股静脉。 手术顺利进行,缺氧造成的暗红色血液从股静脉缓缓流出,经过动力泵到达氧合器(人工肺),充分氧合后,鲜红色的血液又注入患者体内。数秒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迅速蹿升到95%。 看着血液回抽顺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张文平和助手们终于稍微松了一口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血凝常规监测,每2小时一次,随时调整抗凝方案;动脉血气分析,每4小时一次,调整氧合器、呼吸机参数;随时关注管道血凝状况,防止出现血栓;随时关注11组微量泵,监控药物及营养输送状况;随时关注数台监护仪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叩背排痰、引流、俯卧通气,定期进行。 除了这些“规定套路”,还有一些“自选动作”。为了防止出现突发状况,这些工作都由专人进行。尤其是俯卧位通气,每次都需要六七个人齐心协力才能成功帮患者翻身。 经过将近10天的紧张救治与精心护理,张某的病情终于稳定,成功脱离EC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