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第一个国家级经络腧穴文字标准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青 苔
辛夷花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
1
11 1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
 

淇县中医院 牛凤景 纪明晖  淇县泓阳中医院 张俊杰

    《黄帝内经》由《素问》《灵枢》组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素问·上古天真论》为《素问》之篇首,可以说它是养生学的纲领,足见古人对养生防病的重视。
    《黄帝内经》描述了人类保养真气的养生办法,比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恬淡虚无等。这些养生方法,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所谓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保持健康。现代不少人忙于工作,忽视养生,过劳生疾,但每个人又有延长寿命的愿望。
    本文以高士宗编著的《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为依据,逐句语译《素问·上古天真论》,以提醒现代人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轻家庭负担,减少病魔的缠绕。
    有一天,黄帝问天师岐伯:“我听说远古时代的人,他们的寿命都能超过100岁,四肢活动还不显得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到了50岁左右,四肢活动欠灵活并且还呈现衰老迹象。这是时代环境的改变,还是由于人们不注重养生的方法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说:“远古时代的人,他们晓得养生的道理。效法于天地间阴阳四季的变化规律,懂得修身养性的方法,比如呼吸静坐,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分操劳,因此形体和精神相互协调,健康无病,能活到最终的自然寿命。而现在的人不是这样,把酒当作一种饮料,贪饮无度,经常好逸恶劳,醉酒后妄行房事,以致精气用尽,真气耗散。不晓得保持精气的充沛,不明白节省真气的道理,只追求一时的性快感,违背了养生的真正乐趣,所以活到50岁左右便显得衰老了。”
    在远古时代,人们清心寡欲,无杂念,真气深藏,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病邪能从何处侵犯人体呢?因此,应心志安闲,欲望少,内心安逸,无欲无求,没有恐惧,欲望不高于现实。虽然形体经常劳作,但不过劳,真气从容顺调。在饮食方面,不择粗细粮。着装方面,衣着随意,不求华丽,只要觉得舒服即可。遵从当地风俗习惯,人与人之间不羡慕地位的高低。因此,不良的嗜好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说也不会动摇他们的心志,所以他们会感到快乐。不论是愚笨还是聪明的人,有才能的或是能力差的人,只要不寻求酒色等身外之物,就符合养生之道,所以他们都能够度过百岁而动作仍不显得衰老,这都是他们遵守养生之道的缘故。
    黄帝说:“我听说在上古时代有一种人叫真人,是养生修养最高的一种人,能够掌握住自然界变化规律,还能把握住阴阳的变化规律,吐故纳新,以养精气,超然独立,精神内守,形体肌肉协调,因此生命就与天地相当。这就是懂得养生的结果。”
    在古代,有一种人叫至人,仅次于真人,他有淳朴的道德修养,符合阴阳的变化,适应四时变化,避开人间世俗的纷争,悠游于天地之间,能看到听到很远的东西,这就是至人长寿而使身体强壮的方法,这种人亦属于真人之类。
    其次有叫圣人的,居于天地平和之中,使自己的爱好顺应于世俗,从来不发怒生气,行为不脱离社会,不违背社会制度,但一切举动又不仿效俗习,不过于操劳,没有心理负担,以无所爱憎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所以他的形体不显得衰老,精神也集中,亦可以活到100多岁。
    还有贤人者,能效法天地的变化,顺应日月的运行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依据四季的特点来调养身体。他是要学习上古真人,以求符合养生之道,亦可以延长寿命。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