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信阳市强化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工作 明确5项重点工作任务
开封市斥资亿元打造人才队伍
南阳市卫生计生系统 全面开展作风整顿
漯河医专二附院新技术评审会亮点多
第33届中原医疗器械展览会将在郑州开幕
焦作市中心血站组织志愿者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三门峡市中心血站开展“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徒步活动
开封对公立医院进行绩效考核
焦作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党委向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庙镇沙丘铺村捐赠图书300余册
奋战96天成功救治780克早产儿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在正阳县的10个乡镇进行了督导和义诊
血压忽高忽低的背后……
1
11 1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血压忽高忽低的背后……
 

本报记者 冯金灿

    60岁的宋女士患高血压病十几年了,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情况尚可。可是近一个月来,她的血压开始出现波动,有时忽然升高到190/10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加量服药后血压也降不下来,有时又低至90/60毫米汞柱。刚开始,这种情况几天发作一次;随后病情逐渐加重,一天发作数次,每次发作时伴头晕、心慌、出汗、恐惧,睡眠也不好。她曾经2次拨打120电话,可是到医院后血压就恢复正常了。宋女士非常痛苦,家属也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专家李玲仔细询问了宋女士的病史,了解到几个情况:患者的弟弟3个月前因心肌梗死突然去世;患者的职业为会计,性格谨慎,做事力求完美。坐在诊室里的患者紧锁眉头,表情痛苦,自诉血压波动像坐过山车,整日提心吊胆,担心突发心脑血管病。患者就诊时,测量血压为180/90毫米汞柱,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后结果却显示正常:白天为123/72毫米汞柱,夜间为106/60毫米汞柱。
    李玲首先安慰患者不要过度紧张,继而给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继发性高血压筛查,最终确定了降压方案:降压+抗焦虑。
    4周后,患者的血压逐渐稳定,不适症状缓解。患者及家属对疗效非常满意,但同时又充满不解:“我没有焦虑,为什么李主任给我吃抗焦虑药呢?”
    针对本病,李玲详细地给患者进行了解读。这种高低波动的血压,通常称之为“发作性高血压”,常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考虑患者身体上确实存在病变。通过生化检查定性及影像学定位,这种病绝大多数都是可以明确诊断的。其二,也是占大多数的,要考虑患者心理因素相关性高血压,是指由焦虑、抑郁以及睡眠障碍等心理相关因素而导致的血压升高。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1.6%~38.5%和5.7%~15.8%,表现为血压难以控制且波动性较大,伴随痛苦的躯体化症状(过度泛化的担心,惊恐,易激惹,头晕,心悸,情绪低落,疲劳或乏力,睡眠障碍,多部位的疼痛或不适等),持续时间一般从几分钟到几天、发作频率从一天数次到数月一次不等,发作间歇期血压正常或轻度增高。生化检查不支持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患者通常有精神心理因素存在及明显的性格特点(谨慎、细致、做事力求完美等),焦虑抑郁量表常有阳性表现。治疗方案包括心理干预和抗焦虑抑郁药物的应用。
    李玲提醒人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因素性高血压病患者在我国高血压病人群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但临床认识却不足,很多患者因单纯服用降压药物效果不佳而反复就医,甚至有些被误诊为嗜铬细胞瘤。对于疗效不佳的患者,医生一定要重视病史的询问,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些患者的病史比较隐蔽,医生一定要反复多次与患者沟通交流,才能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