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信阳市深化新医改成效凸显全市各级财政投入药品零差率补贴5000多万元 |
|
本报讯 (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李宇军 柯廷金)“深化医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举措,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记者3月13日从信阳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2017年,信阳市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突出重点,改革创新,严格遵循统筹安排、循序推进的工作思路,新一轮医改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进医改,新机制基本形成。信阳市成立了以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尚朝阳为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将市医改办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整到市卫生计生委,理顺了工作体制。信阳市委深化改革办公室负责人先后5次听取医改情况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医改过程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到福建省三明市、浙江省等医改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推动各项医改工作深入开展。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信阳市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心城区14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分级分类调整了1454项医疗服务价格,并按照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一年来,患者就医费用下降、医保实际报销比例升高、公立医院收入结构趋于优化,初步实现了患者负担不增加、医疗机构发展可持续、医保资金能承受的改革目标。 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信阳市构建了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先后建立1个城市医疗集团、3个县域医共体、1个城乡跨区结合医联体、3个专科联盟,共有135家医院参与构建医联体,呈现区域联合、区域辐射、共同提高的格局,保证了医联体内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铺开,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644个,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52.2%,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3%,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实现全覆盖。 基本药物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信阳市三级综合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到30%,城市二级综合医院达到45%,县级综合医院超过50%。信阳市加强药品耗材规范化管理的经验被列入《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案例汇编》。潢川县、罗山县、息县公立医疗机构和信阳市中心医院积极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药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序。在阳光采购的基础上,全市医药采购和二次议价工作力度持续加大,药品平均降价约为10%,医用耗材平均降价约为25%,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综合医改示范县的引领作用持续显现。息县作为全省综合医改示范县,持续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实施临床路径下按病种病情分组分类支付,依据医疗服务能力实行分级诊疗,在提高患者受益水平的前提下,控制医疗费用,促进了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全县纳入支付方式改革的病种数量由34个扩大到420个,分别占县、乡住院患者的98%、76%。息县先行先试的典型做法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多次在国家、河南省有关会议上作为先进经验进行交流。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出版工作简报,介绍了息县医改的创新做法。 201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位于全省前10名的息县、潢川县分别给予8万元奖励。在息县综合改革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信阳市、县两级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政府办医职责得到较好落实。去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药品零差率补贴5000多万元,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进一步凸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