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开始申报
谋定后动 建设中医药强省
邓州市举办第二届仲景经方运用国际论坛
河南省中医院急诊科获评“郑州市先进急救站”
“中医康复治疗效果真不错!”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双选会
1
11 1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谋定后动 建设中医药强省
 

谋定后动 建设中医药强省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张重刚

核心提示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结合中医医院实际和中医药服务特点,加强医改政策研究,抓住关键问题,深入探索,主动发声。
•从根本上解决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必须牢牢把握根本的、主要的矛盾,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努力推进中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加有效供给。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把中医药强省战略作为2018年乃至今后5年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五大战略之一强力推进。
    河南省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以“四个建立健全”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狠抓落实,强力推进,让中医药五大资源优势的潜力竞相迸发,让中医药强省的蓝图早日转化为中原父老的健康福祉。

立足于四个服务

   一是服务健康中原建设。河南省认真落实《“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人均预期寿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重点指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着力构建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二是服务深化医改。河南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结合中医医院实际和中医药服务特点,加强医改政策研究,抓住关键问题,深入探索,主动发声;积极参与医改,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诊疗项目和付费标准设定、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方面,推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提高中医药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加群众的就医选择,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世界性难题。
    三是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河南省激发和释放中医药五大资源优势与潜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助力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支持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全面融入自贸区建设等,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
    四是服务弘扬中原文化。河南省以仲景文化为核心,深化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凝练核心价值,开发文化产品;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讲好中医故事,宣传行业正能量,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发展自信,服务文化强省建设。

把握好两个时间节点

   到2020年,中医药强省建设初见成效。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床位达到0.56张/千人,中医执业医师达到0.42人/千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级中医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医儿科、骨伤、肺病、糖尿病等专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康复、脑病、肿瘤等专业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争取若干专业入选全国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市级中医医院80%以上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形成一批全省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服务功能得到强化,人才短缺问题有效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龙头作用进一步强化,8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100%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80%以上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规范的中医药服务。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进一步发展。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养生保健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参与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大幅提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全省骨科临床研究基地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带动全省中医药科研水平整体提升,争取在国家和河南省重大科研课题立项及获得国家科技奖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全省市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100%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县级中医医院100%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形成公立中医医院、民营中医机构和其他基层中医药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新格局。
    河南中医药大学建成国内一流的研究型中医药大学,形成完善的高水平中医药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师承教育体系,每千人口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数居全国领先地位。
    人才短缺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成效得到巩固和推广,建成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形成三五个在全国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团队。
    河南成为全国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优势省份。现代中药产业在全省产业发展中居重要地位。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六位一体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健康服务产品进一步丰富,成为健康教育、养生康复、健康养老、健康旅游、文化产业、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

准确把握发展中的矛盾

   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医药健康需求,发展不充分依然是河南面临的主要矛盾。
    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能力欠缺、水平不高、总量不足、品种单调、特色不突出等,总量不足与质量不高并存,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并存,并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根本问题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是不充分基础上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本质,不平衡是表象。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中医与西医发展不平衡。基层中医机构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不完善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中医医院与同级人民医院的差距由相对差距演变为绝对差距,并呈现出拉大的趋势。医改政策考虑中医药特点和发展规律不够,存在简单照搬西医方法管理中医问题。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医药行业策略单一,手段有限,在深化改革中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能力不足。
    二是中医药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不平衡。河南省人均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北京、天津、上海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缺少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有重要学术地位并已形成后继稳定团队的学者型名医更少;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是中医药自身发展不平衡。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不够,事业与产业发展不协调,中医药健康服务和中药产业发展不充分,五大资源优势与潜力发挥不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比较低。城市与农村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不平衡普遍存在。
    河南省要从根本上解决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必须牢牢把握根本的、主要的矛盾,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努力推进中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加有效供给,在充分的高质量发展中解决问题。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