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周刊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罪魁祸首竟是一条金属链” ——河南省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专家走进郑州大学普及相关知识侧记
省卫生计生委推进省直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深刻理解实质 准确把握内涵 ——省卫生计生委处级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侧记
突破自我 勇攀技术高峰 ——访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七病区主任张伟峰
王立东团队就前列腺癌风险位点在《自然·通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1版主图/博爱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手把手教群众做心肺复苏
1
11 1 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王立东团队就前列腺癌风险位点在《自然·通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本报讯  (记者尚慧彬  通讯员曹 咏)5月22日,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王立东教授、芬兰奥卢大学魏功宏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王亮教授为通讯作者,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生张朋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该论文是一项关于前列腺癌风险位点的研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了数以千计的疾病易感多态性位点(SNPs),然而在SNPs与疾病的相关性和SNPs导致疾病的机制之间存在知识空白。在面对成百上千的易感SNPs时,传统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成本较高, 显然不能满足要求。针对这一国际难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测序(NPs-seq)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同时筛查成百上千的SNPs位点, 确定等位基因蛋白结合差异。
    研究团队采用这项技术,筛选了前列腺癌的风险位点,发现了超过100个功能性候选SNPs。与此同时,研究团队还测试了自我转录活性调控区测序(STARR-seq)技术,用于评估等位基因依赖的转录调控,并对两个功能性候选SNPs和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展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高通量测序方法,为今后病因学研究和疾病预防提供了有效方法。
    该研究项目得到了郑大一附院博士团基金、科技部863重大专项、“健康威斯康星”发展计划和芬兰科学院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