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实施手臂港植入术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赵文利)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综合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曹广劭、主治医师刘瑞青等通力合作,成功完成我省第一例和第二例超声联合DSA(数字减影技术)下手臂港(经手臂静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填补了省内技术空白,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在体内的闭合式静脉输液系统,由港座和导管两部分组成。手臂港,即经手臂静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将港座埋置在手臂皮下的导管系统,为国内近几年发展的最新静脉输液技术。与常用的胸壁植入式输液港相比,手臂港的港座更轻、更小、更薄、生物相容性更好,患者舒适度更高,钛腔体,可耐高压注射,安全性更高,并具有创伤更小、操作难度低、输液港座位置隐秘等优点,同时可有效预防穿刺置管引发的血胸、气胸和导管夹闭综合征等并发症,尤其是为需要接受胸部治疗的患者增加了安全性。该设备常规只需要每月维护一次,避免了频繁换药和护理的弊端,有效降低因维护不当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也降低了患者维护管道的经济成本;因体表没有外露导管,避免了导管脱出和误拔的风险;患者洗浴不受限制,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次手术借助超声评估患者上肢贵要静脉情况后,在超声引导下快速、准确地穿刺贵要静脉,DSA透视下植入导管,实时监控导管走行情况,确认导管末端置于最佳位置,随后在穿刺点下方制作囊袋,固定港座,缝合皮肤,插入无损伤针后可以即刻开始静脉输液治疗。在介入手术室超声联合DSA下植入手臂港,全程无菌操作,无论穿刺还是置管均准确、安全,出血量仅2毫升左右,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