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法让科室工作高效有序 □宋卓玲
“6S”管理是一种兴起于日本企业的现场管理模式,即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实现素养和安全的提升。“6S”管理最重要的内涵是通过规范员工的习惯来提升整体素养,培养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打造团队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要制定一个最佳标准,然后将其不断复制,使团队运作成本最小化、团队力量最大化。 医院引入“6S”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为工作忙碌、事务琐碎、环节过多以及人员太多太杂,造成工作无序,或忙而无功,或需要做许多补充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物品摆放乱,降低工作效率。 虽然我们常会将物品放在柜子或是抽屉里,但是在使用后,总有人没有放回原位,导致再次使用时需要到处翻找,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旧物占用空间,导致工作场所拥挤。 很多年前的档案材料、旧床垫、旧桌子等,舍不得扔,塞在一起,没有价值却一直占用空间。 三、物品脏乱,没有彻底清扫,影响环境美观。 看不见的桌子后面、高处的台面、柜子的最深处……多年未进行清扫,积累了厚厚的灰尘。工作人员陷入日常工作的忙碌中,无暇顾及,任由环境越来越脏、越来越乱。 四、工作人员没有参与意识,只顾眼前。 在一个团队里什么样性格的员工都有。有些人集体意识差,对工作物品的摆放只顾自己用着顺手,对管理的参与度太低,且有较深的妥协心理,造成管理难度大。 五、工作人员习惯差,懒散成性。 有一些员工懒散、自由成性,工作没有条理性,物品随处摆放,在造成自己工作效率低下、需要额外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同时,也给同事制造了很多麻烦和困扰。 这些问题如果单一存在,似乎都不足以影响大局;但是,如果所有的问题都合并存在时,管理就会变成难题。 没有“6S”管理时,我们也意识到管理的问题所在,但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些“顽疾”;而引进“6S”管理后,经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渠道。 通过“6S”管理,我们得到了什么呢? 一、得到了一种着魔式的体验感。 我们让“6S”管理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成为一种习惯,并通过习惯的改变带来工作的条理性,从而使大家最终养成严谨的作风,继而使团队更有竞争力、更有效率。 二、创造性来自每一位员工。 “6S”管理给了每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共同参与“6S”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位员工都发挥了积极能动性。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灵感爆发点就不同,不同的创意就散发出不同的魅力,这时大家会突然发现:哦,原来我也特别能干。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个人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升华。 三、自主性增加。 “6S”管理的魅力在于积极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会将每个人的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激发出来,并得到积累和壮大。 此外,当每个人的努力汇集在一起,在短时间内凝聚成一种成果,明明白白地摆在大家面前时,那种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会让集体的魅力更具感召力。 四、协作可以创造奇迹。 在“6S”管理应用中,许多环节的目标都会要求限时完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可是通过发挥团队的力量,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解决、没有什么奇迹不可以创造。 五、在工作中学习与思考。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是多年来的“顽疾”。“6S”管理不留死角,要求大家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要去克服它。大家不得不思考:我们该怎么办?要克服这些困难,自然有很多渠道,向兄弟科室学、向网络学、向同事学,学不来就主动去思考,寻求更多的方法和突破。 在这期间,自由发挥的过程就会带来积极的创新,带来多层次思维和更活跃的气氛,也会产生不同层次的思维组合。 六、“6S”管理的更高目标:不断完善和改进。 “6S”管理的创建与验收并不是结束,维持的过程更难。这就要求大家在后续的工作中改变自己的小习惯,迎合集体的大习惯,并不断完善这些习惯,改进流程,修正自我,不断与舒适感较量,不断挑战耐性,维护集体的成果。 这是素养形成的缓慢过程,也是医院和科室风格逐渐鲜明的过程。因此,无论多艰难,都要坚持不懈! 七、领导的核心力量能带动大家情绪,为大家指明方向。 在“6S”管理中,真正的中坚力量是每一位员工,但核心动力仍是这个团队的领导。在“6S”管理中,领导的带动和核心指导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目前,我们的“6S”管理第一阶段工作已经结束,但维护“6S”管理效果仍任重道远。对“6S”管理工作的参与和深刻思考,让我们认识到了它的魅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必将继续维持原来的“6S”管理成果,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使“6S”管理成为我们的利器,在未来的竞争中给我们更多的力量。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