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健康扶贫如何助力脱贫攻坚战,河南各地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包括出台和落实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强相关体系建设等,为解决群众看病难、保障群众健康、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里刊登南阳、新乡和濮阳三市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供读者交流参考。
新乡市六重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雷曼丽
2年前,宋金芝老人左眼因白内障导致失明,右眼因病也几近失明,生活不能自理。重孙子结婚后,老人有了一个愿望:想亲眼看看第五代人。 今年7月,宋金芝老人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河南宏力医院就诊。经过查体,医生认为她的左眼还有复明的可能,身体状况还可以接受手术,遂按照扶贫政策为老人办理了入院手续。 住院期间,宋金芝老人共花费3599元,医保报销3024元,个人仅承担了575元。这要归功于新乡市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健康扶贫政策的严格落实。 新乡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加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六重保障网,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新乡市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益服务硬件的公益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和软件的双提升;完善医保家庭账户和门诊统筹补偿政策,合理确定签约服务费标准,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和标准,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按照规定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参保率达到100%,并每年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一次免费体检。 新乡市全面落实大病保险政策。新乡市将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全部纳入大病保险范围,大病保险起付线和分段支付比例参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8年最新标准执行。 新乡市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政策。新乡市对农村居民实行大病补充保险政策,其中,对建档立卡困难群众一个参保年度内个人累计负担的合规自付医疗费用超过3000元部分,根据费用数额按照30%~90%的比例报销。 新乡市为贫困人口购买商业保险。各县(市、区)统筹整合财政资金2500多万元,为全市16.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按照每人每年160元的标准购买商业保险,报销封顶线为20万元。贫困患者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及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之后余额、自费医疗费用和40种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合规费用个人最高支付3000元,剩余部分按照100%的比例赔付;非合规费用按照60%的比例赔付,最高限额2万元。 新乡市完善民政医疗救助政策。新乡市出台《新乡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特大疾病患者进行救助。救助对象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未达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补偿条件的,经基本医疗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补偿后,合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根据救助对象类别,分别按一定的比例和限额给予救助。 新乡市创新重病兜底保障政策。新乡市通过预算补助、组织社会慈善机构和个人捐款等形式筹措资金,设立大病救助基金,用于解决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及扶贫部门等报销和救助后,3万元以下个人自费部分按90%报销,3万元以上除个人自费3000元外,其余的全额报销。新乡市还研究出台贫困人口县域外住院救助办法,实行市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市域外申请“大病救助基金”预付款制度,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看病前期资金压力和费用负担。
南阳市三大体系防止因病致贫 □乔晓娜 方 圆 李宗豪
近年来,南阳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困难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生病”这一总体目标,狠抓健康扶贫政策体系、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水平,有效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南阳市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完善健康扶贫政策体系。近年来,南阳市先后印发了《南阳市医疗卫生脱贫专项方案》《南阳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南阳市困难群众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南阳市农村困难群众“医保救助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南阳市健康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南阳市健康扶贫工作目标分解办法》《南阳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扶贫工作督导督察考核实施办法》《南阳市卫生计生委2018年深入推进医疗卫生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框架,确保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南阳市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南阳市2016年实施了24个中央投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086万元;2017年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34687万元,建设规模87222平方米;2018年下达健康扶贫工程建设项目6个,建筑面积121765平方米,总投资49600万元。南阳市还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和贫困村卫生室建设,目前全市797个贫困村卫生室已有713个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其余的按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达标任务。在对口帮扶上,南阳市持续开展三级综合医院“等额对调式”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县中医院活动,共派驻医务人员193人次,到7个受援县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在人才培养上,南阳市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实施“369”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在年度指标范围内对贫困县不设限额,按需保障。在医联体建设上,南阳市共组建32个医疗联合体,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南阳市创新健康服务,不断强化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首先,南阳市建立动态管理系统,实施规范化管理工作,对全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的基本信息、确诊信息、疾病治疗信息等进行重新入户调查并建档立卡,17.75万人的信息全部录入“河南省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救治。其次,南阳市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即大病分类专项救治一批,目前,共筛查9种大病患病人数2465人,已完成救治2386人,占患病总人数的96.8%;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全市实施慢性病管理15.95万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074个,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16.44万户;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医保救助工程”,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报销的基础上,剩余合规费用分类予以救助。再次,南阳市全面实行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全市所有县(区)全部落实到位,累计实施“先诊疗后付费”7.18万人次,“一站式”结算14.62万人次,累计免收住院押金2.5亿元。
濮阳市多措并举躬行健康扶贫 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刘劲松 管松利 王 丽
“多亏党的好政策,帮俺解决了看病难题!”8月16日,濮阳市范县陈庄镇南羊村贫困户徐福勤告诉记者。2016年,她被查出患有肺结核。在接受治疗期间,她的住院费用近6500元。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等“五道保障”之后,她只需自费1000余元。随后,范县财政又对徐福勤的自费部分报销了80%。 濮阳市健康扶贫工作成绩如何?答案就在群众得到的实惠里。那么,濮阳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是怎样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的呢? 健康扶贫有行动,医疗帮扶暖人心。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关决策部署,有效防控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濮阳市卫生计生委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和服务特色,将医疗卫生惠民工程与扶贫工程相结合,坚持“精准扶贫、因病施治、保障基本”的原则,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自2017年以来,濮阳市卫生计生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健康扶贫工作,瞄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先后出台《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大病救治》《对贫困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类治疗》《为贫困户配备保健药箱》等12项健康扶贫措施,着力拔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儿。 濮阳市卫生计生委按照“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坚持“转、扶、搬、保、救、教”并进,特别是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从政策倾斜、医疗救助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为贫困户早日脱贫提供了健康保障。 据介绍,2013年至2016年,濮阳市坚持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配套资金2.6亿元,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46家、标准化村卫生室1492个。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90%以上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 濮阳市卫生计生委通过开展人员、技术、管理及资金设备等对口帮扶工作,在全市实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濮阳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卫生计生系统业务骨干到各县(区)宣讲扶贫政策200余场,到贫困村义诊260余次,诊疗群众7万余人,有效缓解了群众就诊难、看病难问题,推动了健康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