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中心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本报讯 (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谷运岭 魏俊涛)8月16日,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结果公布,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浩然博士主持申报的《COMP(软骨寡聚基质蛋白)与骨关节炎病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及相关功能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资助经费共计21万元。 这是漯河市中心医院作为依托单位获得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填补了漯河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空白。 据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设立的高水平的基金项目,是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而设立的一项专项基金。该基金以其学术水平高、评审严格、竞争激烈而备受关注。它面向全国坚持资助基础研究,基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按照资助类别可分为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等诸多类别。 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成功,标志着漯河市中心医院整体科研水平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将有力地推动了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为促进医院长足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漯河市中心医院在漯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市卫生计生委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学科主要研究方向,选择一批对学科乃至医院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攻关,并推出多项举措,实现了学科建设和技术发展的双向推进。 漯河市中心医院着力搭建临床科研转化平台。2016年,该院成功注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2017年,先后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该院建成了中心实验室、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分子病理实验室、药学重点实验室。漯河市关节脊柱研究所、漯河市创伤及手外研究所、漯河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漯河市眼科研究所、漯河市糖尿病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均设在该院。 漯河市中心医院注重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和先进诊疗技术的引进、吸收。近3年来,全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72项,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市空白。其中,该院妇产科开展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技术(试管婴儿)等项目正式运行,成为豫中南地区唯一一家准予开展此项技术的医疗机构;脊柱外科开展了3D(三维)打印人工颈椎技术。 漯河市中心医院重奖科研人员,强力推动科研进步。近3年来,该院获省、市科研立项13项,资助经费600万元;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漯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5项,河南省卫生、教育科技成果奖5项;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660篇,其中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8篇,核心期刊61篇,国家级期刊626篇;出版专著59部,获得专利13项,每年用于科研方面的奖励金额平均在200万元以上;该院连续多年荣获全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