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招才引智 创新发展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医学相契合
《中医药法》增强了群众对中医的信任
发展中的新郑市人民医院产科
衷中参西 师古而不泥古
1
11 1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医学相契合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医学相契合
□余慧杰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并将其发扬光大。2000多年来,众多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不断完善治未病思想,使之越来越完整。
    该思想由3个层次组成,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其中,“未病先防”是着力于未雨绸缪,养生防病;“既病防变”是阻截已病后的变化,以防疾病进一步恶化和转变;“瘥后防复”则着眼于病后扶助人体正气、促进疾病康复,防治疾病复发。现代医学也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从“重疾病治疗”向“重疾病预防”转变,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

   治未病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

   治未病与现代医学有着许多契合之处。“体质三级预防学说”是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一级预防是针对个体体质的特殊性,积极改善特殊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对特殊人群的病因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三级预防是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者,结合体质的特异性及时治疗,防止恶化。
    由此可见,中西医在保健和预防医学领域有着先天的共识和巨大的结合空间,在医院学科建设、专科特色优势方面将发挥出积极的推进作用。

“天人合一”等为治未病提供了哲学基础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如何未病先防?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因人制宜”等为养生、防病提供了理论指引。
    《黄帝内经》中有“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记载。
    中医认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人与自然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与动植物、水、空气、土壤、岩石、光、热等组成生物圈,其中大气对人类影响最大。
    一年四季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不同时序的天气变化,人类也就经受着不同天气中各种不同的光热、辐射、气压等影响。人类是生物进化序列中最高级的生命,是在与周围环境周期的适应与不适应、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生存和发展的。人的生活起居、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与环境密切相关。
    随着年月、季节、日时的更替变迁,人体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生理节律。人们通过掌握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调整人体的阴阳,使之适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降低发病率。

调摄精神可预防疾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是指思想上安定清静,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避免不良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就很少患病。同时,调摄精神可以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人制宜”,体质调理,可控制易发疾病风险。中医体质辨识为中医体质与易发健康风险的关联性提供了重要临床经验,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体病相关、体质可分、体质可调”的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和辨证施治的调理方案,可以实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目标。
    根据以上理念衍生而来的许多中医养生防病的方法,实践证明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维护身心健康和延缓衰老进程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顺时养生、调神养生、惜精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药物养生、针推养生等方式,以及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调整生活起居使之有规律。
    因此,“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因人制宜”的养生保健理念和相应的系列措施,是源自中医几千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大数据时代下汇总得出的科学结论,值得中医人弘扬和发展。

实现中西医融合、个体化健康管理

   治未病包含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健康评价,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来制定改善目标,针对目标实行不同干预措施,最终达到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
    各种体质偏差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由于体质的不同,导致机体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体质辨识,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将治未病的理念和特色融合到现代健康管理系统中,可有效服务于有健康需求的各类人群。因此,中医在整体上对个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衡量,将治未病的精神内涵与现代医学的健康体检相结合,就能全面评价人体的健康状态,并采取干预调理措施。
    此外,慢性病管理也成为医院工作中的一部分。随着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当今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慢性病管理是医疗的服务延伸和社会化,医院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预防、治疗与教育等服务,引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自我症状的改善水平,调整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能力,促进健康,延缓慢性病进展,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是新形势下形成的中国特色慢性病管理新模式。治未病的体质辨识和辨证分型为慢性病(如常见的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等)提供了能反映人体正当时的疾病状态,较现代医学疾病分期更能体现人体与疾病相互作用“正邪双方”的动态变化,从而为调治疾病提供更个性化依据。
    在此基础上,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膳食、起居、性情、药食、运动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丰富慢性病管理调治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管理体系,也是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医学三级预防在慢性病管理领域的结合。
    治未病的思想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指导下的预防保健理念,是对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程认识,高度体现了“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因人制宜”的大健康观,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西医结合在治未病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相互补充,融合发展,并形成特色和优势,在医院内涵建设中发挥核心驱动力的作用,将推动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全面发展。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