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诊治尿道下裂
寻医问药
实用验方
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治
袁海: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赵喜新:穴位埋线疗法巧治病
1
11 1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袁海: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席 娜

   “封闭模式环境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可谓是前所未有。2016年5月,从开放病区转科到封闭病区,对我而言,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四病区副主任袁海说。
    “都是在医院工作,这有什么不同吗?”记者随即问道。
    “不一样的。在封闭病区里,重症患者每天的日常起居、病情观察、治疗、康复活动等都需要医务人员全面承担和照顾……”袁海说,在封闭病区工作量大,需要超常的耐心和细心,同时要给予患者及家属最大程度的理解、包容与支持。

看病仔细,
加班加点是常事儿
    袁海每周需要坐诊两次,每次坐诊都会加班加点,这已是工作中很平常的事情。他坐诊最忙碌的时候,最多可以诊治20多名患者。当然,这可不是因为他医技欠佳,恰恰相反,许多患者是慕名而来。他看病“细”,对每位患者都会耐心地询问病史,既全面又有侧重点。
    “患者的每个细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不能忽视。”袁海说,比如发病异常表现、首次发病时间、原因、症状、病情演变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作为主治医生,都必须详细了解。也有一部分患者精神疾病症状不明显,表现为心慌、胸闷、胃痛等。患者在其他医院做了各种检查也查不出病因,最后才来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所以,在问诊中遇到病史特别长的,更要有细心和耐心,要敏锐地发现患者和家属言行中的关键细节。
    上个星期的1次坐诊,袁海一直持续到12时50分,一共诊断了14名患者。其中首诊患者两名,都有抑郁症。“第一位首诊患者因为工作不熟练被辞退,后来该患者又连续换了好几份工作也不满意,继而出现了烦躁、吵闹、抑郁等症状;另一位首诊患者是中学生,因为换了新学校后不适应环境,继而导致悲观、厌学等症状。”袁海说,这两位患者的问诊,就用了1个多小时,他需要从各个细节查找患者的病因。
    袁海每天7点半之前来到医院,熟练进行交接班、查房、病情讨论、重点患者会诊等工作。袁海除了坐诊,其余时间都在病房中忙碌。
绷紧安全之弦,
为的是减少突发的伤害
    “自从进入封闭病区工作,基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不知‘双休’为何物,除夕也会在单位值班。这里的患者病情较重,常会发生自伤、暴力、外逃等意外情况。”袁海说,在精神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基本都有过挨打或被辱骂的经历。
    袁海所在的四病区是精神科女病区,女性患者一般比较敏感,多数常有爱哭闹、辱骂、摔东西等极端行为。医务人员被患者突然抓一下、推一下、吐口水等现象也很常见。作为精神科医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同情心和耐心来面对患者。
    “记得两周前,一位刚入院的患者从后面抓住医务人员的头,不停地向墙上撞击。在闻讯赶来的保安、医生控制住患者后,这位医务人员的头发已经被扯下来了一缕。后来,该医务人员经过检查被确诊为轻微脑震荡。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我非常难过。但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要克服困难和面对现实。”袁海说。
最开心的事,
就是看着患者康复出院
    如果说,对患者的精准诊断、管理和与家属的沟通是病区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那么,最让袁海牵挂的是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达到的临床治愈效果。
    这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自制力和自我认知力的恢复。患者如果完全达到这两个关键指标,就是一个完整的临床康复,就可以回归社会和家庭。
    多数患者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会丧失自制力,并不认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因此,大部分患者不愿意配合家人和医生来接受治疗。比较典型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这类患者回归社会的可能性较大,经过有效的药物和心理系统治疗后,能真正恢复自制力,大部分都会配合进行后续的治疗。
    1年前,一位患者曾在开放病区住院治疗1个多月,就是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经常又打又闹,强烈要求出院。患者家属实在没有办法,就把患者转移到了袁海所在的四病区。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后,逐渐认识到自身问题所在,知道了原先想法的错误之处,同时清楚了哪些是病态心理,哪些是正常心理,情绪也慢慢有了转变,渐渐地恢复了自制力,也能主动进行沟通与交流。患者在见到家人后,表现出了对家人应有的交流和关爱,病情也很快得到了控制,没过多久就顺利出院了。
    “最开心的事,不是听到领导的表扬,而是患者的康复、家属对我们的肯定!”袁海说。
  呼吁“不要擅自停药”,
亲人与社会多关怀
    “对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后巩固期的治疗,用药依从性很重要,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不能坚持服药,导致反复住院治疗。”袁海说,他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40多岁的单身女性患者,虽然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出院后擅自停药,导致1年内住院治疗三四次。
    该患者70多岁的父亲说:“现在我们老两口还能照顾女儿的生活,她犯病了还能送来治疗,如果我们卧床不起,或者不在人世了,真不知道女儿的生活会怎样。”听到这样的话,袁海心头也满是愁云。
    其实,真正依从性很好的患者,保持几年不发病的也不少。这类患者康复期长,家人照顾起来也省心省力。从专业治疗角度分析,真正的临床治愈,意味着患者必须坚持一定期限内持续不断的巩固用药。但是,总有一些患者在症状好转后,因为各种原因擅自停药或者间断性服药,导致旧病复发。更令人惋惜的是,一些患者因家属无法经常照顾或社会歧视等多种因素,即便达到了临床治愈状态,也不能及时回归社会。这类患者的家属几个月甚至半年都不会来医院看望患者1次,患者就只能长期住在医院,有一位患者已经住了5年。
    “为了便于区别,我们把这些长期住院,且缺少自理能力的患者称为‘老患者’。他们缺乏与外界的接触能力、自理能力、沟通能力等,也很难适应外界环境。这类患者其实最需要亲人的关怀和抚慰。”袁海说。
    为此,几年前,医院成立了社工部,为患者和亲人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探寻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法,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和家庭。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