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关系? 本报记者 冯金灿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家庭”。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肥胖是发生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那么,肥胖和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在日前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承办的“第二届中原肥胖与糖尿病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袁慧娟等来自国内外内分泌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分享肥胖与糖尿病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糖胖”现象须重视 在长期肥胖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的四五倍以上。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80%为肥胖者。也就是说,胖子患糖尿病的概率往往要比体重正常的人高很多。 对此,与会专家表示,这就是“糖胖”现象。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 袁慧娟表示,肥胖是糖尿病病程发展的发动机,可进一步加剧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而研究表明,肥胖者若减重达15公斤以上,2型糖尿病缓解率可达86%,在很大程度上可降低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型糖尿病多“喜瘦” 虽然糖尿病喜欢“光顾”肥胖人群,但是瘦子并不能掉以轻心。 究其原因,与会专家表示,1型糖尿病患者多因胰岛素不足,人体不容易储存能量,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明显下降。这类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后,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占2/3,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患儿主要表现出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出现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及口唇樱红等症状,病情重时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干燥、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脱水表现,甚至出现昏迷。而部分患者上述表现可不明显,呼气中的烂苹果味也不明显,未引起家长重视而忽略病情。 那么,不瘦也不胖是不是就跟糖尿病脱离关系啦?袁慧娟表示,糖尿病并不是完全“论重行赏”。因此,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可致命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治不好、死不了的慢性病,并不重视治疗。事实上,糖尿病会导致多种致命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随时有可能会面对死亡的威胁,如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使得患者失明,甚至死亡。 袁慧娟表示,糖尿病更像是一个沉默的杀手,患者可能没有很多症状,但身体里已经有复杂的反应了。不少人就是因为没有症状而确诊太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内主要器官,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失明、截肢和肾衰竭等。据介绍,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为正常人的一二十倍。 糖尿病也被称为生活方式病,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管理自己的糖尿病。但是,疾病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依靠医生,更要依靠自己的日常管理。糖尿病有世界上公认的“五驾马车”疗法,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药物治疗,其中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治疗手段。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都将其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吃饭,已经成了医生和患者共同防御糖尿病最重要的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