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肿性膀胱炎
气肿性膀胱炎是产气细菌感染膀胱后,膀胱壁内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可弥散于膀胱壁内或经破裂的膀胱壁逸出至膀胱内及膀胱外。 气肿性膀胱炎多发生于老年女性,好发于糖尿病或全身衰竭的患者。本病与尿路梗阻也有一定关系,约有20%为尿路梗阻所引发。气肿性膀胱炎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多似其他膀胱炎表现,气尿为本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但发生概率较低。气肿性膀胱炎病死率较高,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膀胱壁内气体影是诊断气肿性膀胱炎的重要依据(如图)。CT可较好地显示膀胱壁内外气体影,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或调节窗宽、窗位对发现膀胱壁内微小气泡具有重要意义。
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
研究认为,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是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 腺性膀胱炎为上皮增生凹入,其内出现裂隙,或形成分枝状或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化生形成腺体结构,与此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因此称之为腺性膀胱炎。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见管腔内黏液淤积,导致腺腔逐渐扩大而形成囊肿,但未见腺性化生,则称为囊性膀胱炎。 可以认为腺性膀胱炎与囊性膀胱炎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或程度。在临床病理检测中,也常见二者混合存在,有时合称为腺囊性膀胱炎。 单纯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在CT上有不同的表现。 腺性膀胱炎在CT上常呈隆起性病变或膀胱壁局限性增厚,病变也可以累及整个膀胱壁,但大部分病例病灶比较局限,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与周围正常膀胱壁强化基本一致或强化轻度高于膀胱(如上图)。这也是和膀胱癌相鉴别的一个主要区别点。 腺性膀胱炎术后易复发,因此,术后对腺性膀胱炎患者应密切随访。腺性膀胱炎抗炎治疗后病变可缩小。 囊性膀胱炎常累及整个膀胱壁,囊腔可向膀胱腔内生长,也可向膀胱壁外生长。CT主要表现为膀胱壁内多发大小不等囊状影,膀胱壁呈“串珠”状,部分囊腔明显突向膀胱腔外;少部分囊腔与膀胱腔相通,似憩室样改变。囊性膀胱炎常累及输尿管开口,因此常伴有肾盂及输尿管积水(如下图)。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CT影像特点为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透壁炎症浸润膀胱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肌肉坏死。 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食物、化学物质、药物和寄生虫等各种过敏性物质,在泌尿道引起的过敏反应性疾病。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CT影像多表现为单发宽基底肿块,也可表现为膀胱壁的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如图)。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病变内可有沙粒状钙化;CT增强影像显示,病灶可见轻中度强化,病灶随时间延时呈渐进性强化。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纤维化期,膀胱缩小。
鉴别诊断
一、病变密度。 气肿性膀胱炎病变为气体密度,囊性膀胱炎为囊性密度,腺性膀胱炎及嗜酸细胞性膀胱炎为软组织密度,腺性膀胱炎可有“蛋壳”样钙化,结核性膀胱炎晚期可有钙化。 二、病变范围。 气肿性膀胱炎、囊性膀胱炎及结核性膀胱炎病变一般范围广,多累及整个膀胱;腺性膀胱炎及嗜酸细胞性膀胱炎多为局限性病变,也可累及较广范围。 三、是否累及肾脏及输尿管。 结核性膀胱炎多累及双肾及输尿管。 四、CT强化程度。 腺性膀胱炎增强扫描病变与膀胱强化基本一致,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病变随时间延时呈渐进性强化。 五、典型影像学表现。 膀胱壁内外气体密度影为气肿性膀胱炎的特征性征象。膀胱壁囊状影突出于膀胱腔内外为囊性膀胱炎的特征性征象,膀胱肿块基底部周边低密度水肿带为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的典型表现。 六、气肿性膀胱炎应和坏疽性膀胱炎相鉴别。 坏疽性膀胱炎膀胱内可见气体,但膀胱壁内无气体影。 七、结核性膀胱炎膀胱壁出现钙化时应与血吸虫病膀胱炎相鉴别。 两者病史不同。在影像学上,血吸虫病典型钙化表现为膀胱壁及双侧输尿管远端的钙化。 八、囊性膀胱炎应与膀胱多发憩室相鉴别。 后者是膀胱肌层缺陷,膀胱局限性向外膨出,可见憩室腔均由憩室口与膀胱腔相通;前者仅部分囊腔破裂后才与膀胱腔相通。 九、腺性膀胱炎及嗜酸细胞性膀胱炎应与膀胱癌相鉴别。 膀胱癌肿块多不规则,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可有周围侵犯或盆腔淋巴结转移。通过临床抗炎治疗,前两项病变可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