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法治疗脑梗死 □李治萌
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后可导致患者脑组织的不可逆损伤,常合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或对应的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脑梗死在早期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可保护脑组织,降低死亡率,但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 脑梗死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脑梗死起病急,多在人们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一两天达到高峰。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证属气虚血瘀型。临床症状有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流涎、嘴眼歪斜、偏身麻木、气短乏力、面色晄白,伴有自汗、心悸、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弦细。 笔者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脑梗死,有效保护了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效果显著,现分享如下。 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克,赤芍15克,地龙12克,川芎15克,当归2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随证加减。气虚甚者加太子参,肢体麻木者加木瓜、桑枝,兼痰湿者加南星、菖蒲、远志,血瘀甚者加水蛭、鸡血藤,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芡实。每天1剂,水煎至400毫升,早、晚各服1次,4周为1个疗程。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后导致管腔狭窄,当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或者动脉硬化板块破裂形成栓子致使脑血管阻塞,脑组织细胞供血突然减少或中断,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软化。在脑梗死急性发作后坏死组织周围缺血区域的脑细胞处于半休眠的状态,这部分脑神经经过治疗是可以修复和可逆的。另外,脑梗死后会出现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可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可导致蛋白质、脂质及核酸的过氧化,使机体的氧化能力超过抗氧化的能力,导致脑组织细胞的进一步损伤。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有关专家对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均做了大量的研究,脑梗死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有了较大的发展,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如何降低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成为目前临床工作和研究的重点。 脑梗死属中医学的中风范畴。《黄帝内经》里虽然没有中风病名,但有“大厥”“薄厥”“偏枯”等病证的描述,这些疾病与中风类似。《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指出“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初步描述了中风发病的病因病机。《医林改错》里有“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气虚血瘀而成”的记载,明确指出了中风发病原因为气虚血瘀。患者年老体衰或久病气血双亏,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流不畅,脑脉瘀滞,闭塞发为中风。治宜益气活血化瘀,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补气而行血,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活血通络。诸药共用,达到补气化瘀、扶正祛邪的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补阳还五汤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抗氧化及保护脑神经作用。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可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第二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