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姚彩歌
5月27日11时30分左右,郏县中医院客户服务部工作人员周孟佳像往常一样在大厅里忙碌。忽然,从门诊楼二楼传来急促的喊声:“快!有人晕倒了!” 周孟佳立即跑上楼查看,发现一名患者晕倒在地,身边已围了很多人,随即狂奔至急诊科告知情况。 急诊科值班医生王小飞、护士孙豪阳闻讯,立即带上急救箱、氧气袋,推着平车奔往事发地。到达现场后,急诊科医务人员发现患者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消失、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患者情况万分紧急,不适合转入病房抢救!怎么办呢? 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展开了! 医务人员决定现场抢救患者! 站在栏杆边,跪在地上……实施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路等,并联系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电图室等科室医务人员协助抢救…… 5分钟后,重症医学科主任谢云侠和值班医师海大夫迅速赶来。 医务人员急查心电图,提示室颤,立即给予心脏电除颤,并且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气囊辅助呼吸。经急诊科、麻醉科等科室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后,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跳,病情危重! 在门诊走廊抢救措施有限,谢云侠当机立断:将患者转往监护室,给予高级生命支持! 此时已是中午下班时间,但是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依然投入生死营救之中。他们一边请专家会诊,一边与患者家属沟通,中间反复进行胸外按压、除颤、肾上腺素静推等,最后确诊患者为恶性心律失常,立即及时用药。 监护室内的每个人都面色微红、汗珠细密,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挽救患者的生命。 室内气氛严肃而紧张,只听见医生们忙碌的脚步声。 生与死在持续较量。3个小时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呼吸规律,面色转红,生命体征平稳。心电监护仪提示:心率恢复正常,给予脱机观察。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谢云侠说:“此次,患者之所以能被成功抢救,得益于医院各学科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和及时抢救。反应快、抢救及时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多年临床练就的基本功。患者被抢救成功绝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功劳,是平时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技术的严管理,是科室之间的默契配合、精诚合作,是科室医务人员的警觉意识训练的结果。” 据了解,该患者张某今年55岁,是郏县王集乡人,因心脏不适来医院就诊,在门诊楼二楼等候就诊的过程中发病;目前,病情平稳并逐渐康复。 据介绍,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它需要紧急处理。谢云侠提醒:“夏季气温高会使人体发生应激性变化,从而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增加。”因此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应该避免活动后马上喝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等。这种突然的冷刺激可引起人体外周血管收缩,造成血压——过性突然升高,甚至造成冠状动脉——过性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猝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