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支架开窗”技术 濮阳完成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支架隔离术
本报讯 (记者陈述明 通讯员司民权)近日,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胸心外科、介入科、手术麻醉科密切配合,采用先进的“支架开窗”技术,成功完成一例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支架隔离术。据了解,“支架开窗”技术的应用在濮阳市尚属首例。 患者贾先生一周前突发胸痛,因为正在感冒,就在附近诊所按感冒治疗。术前12小时,患者胸痛加重,家人将他送到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贾先生主动脉左弓部局限性隆起,考虑为假性动脉瘤,随转入胸心外科住院治疗;进一步完善检查后,明确了假性动脉瘤的诊断。 假性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撕裂或穿孔,血液自破口流出,被软组织包裹而形成的血肿,极易破裂出血或形成血栓,危及生命。多年来,该院胸心外科大血管手术已基本实现微创化,较少实施创伤大、风险高的传统开胸手术。该类主动脉瘤常规应实施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微创、安全,费用也不高。但患者病变部位非常特殊,动脉瘤位于主动脉弓部,弓上有多个动脉分支分别通往脑室、上肢等重要部位,使用标准型主动脉覆膜支架进行腔内隔绝术,将会覆盖通向这些部位的血管出口,从而影响供血。以往的治疗方法需要先进行动脉转流手术,再进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该院胸心外科林庆胜团队对患者的CT血管造影结果进行了仔细研究,参考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同部位血管瘤手术方案,认为利用“支架开窗”技术对标准型主动脉覆膜支架进行体外修剪,为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留出开口,可以实现既能完全隔绝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又能保证颅脑及上肢的血管供血,可避免二次手术。 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林庆胜带领团队通过对主动脉弓部CT血管造影结果的精准测量数据计算,给准备植入的覆膜支架“开窗”,在支架上裁剪与分支血管出口等大的小洞,经股动脉将开窗后的覆膜支架送至破口处,准确定位后释放支架。造影结果显示支架形态良好,位置准确,主动脉破口被完全封闭,动脉分支血流通畅,手术取得成功。一颗主动脉血管内的“定时炸弹”被成功拆除,患者转危为安。 “支架开窗”技术是血管外科介入治疗上的一大创新,巧妙地解决了特殊部位支架植入影响病变附近分支血管血供的问题,在特殊部位的动脉夹层、动脉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具有广泛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