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高铁上紧急救治晕倒老人 本报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王 凯
7月13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郭彦伟从西安参加完学术会议返回郑州途中,在高铁上及时救助了一位晕倒的老人。 当日,列车从西安出发后不久,一位老太太突然晕倒在车厢内。列车员紧急呼救,郭彦伟立即飞奔过去。赶到事发车厢后,郭彦伟发现老人已经叫不醒了。他立即使老人平卧,头歪向一侧且稍向后仰,以保证气道通畅,并触摸脉搏后发现老人有心跳,便掐人中,大声呼叫老人。当郭彦伟准备徒手心肺复苏时,老人苏醒了。 苏醒后的老人嗓门很大,情绪激动,双手紧握一位女列车员的手,怎么也不肯松开。老人所说的话方言很重,周围人都听不太明白。虽然情绪不稳,但几分钟后老人的脉搏恢复正常,神志也清醒了,郭彦伟松了一口气。 由于老人的方言很难听懂,列车长、列车员多次询问,才知道她没有车票,也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于是,列车长从老人的手机里找到她女儿的电话,并进行紧急联系。这时,高铁即将驶入华山北站。列车长和乘务人员决定通知老人家属,在华山北站接老人下车,同时通知华山北站工作人员带着医务人员到站台迎接。安排好后,老人却无论如何都不愿下车,原来是误把女列车员当成她女儿了,紧抓着女列车员,怎么劝都不肯松手。无奈之下,这位女列车员只好跟着老人一起下了车。华山北站工作人员早已做好迎接准备,可这位女列车员怎么也脱不了身,老人的双手仍紧紧抓着她,女列车员的手臂被抓出了血痕。高铁马上就要启动时,突然有人机智地高喊一声:您女儿在这儿!趁着老人一回头,女列车员迅速抽出右手,跑进了车厢。 事情过后,郭彦伟在微信上发了内心独白:“救死扶伤,是我们广大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危急关头,作为医生的我能有幸为老人提供医学救助,感到很自豪。医者仁心,能救人于危难之中,是我们广大医务人员的价值体现,无论在医院内还是医院外,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在健康方面需要帮助,我们都义不容辞!”
高铁救人蔚然成风 □常 娟
1岁幼儿摔倒关节脱位,佛山医务人员高铁救人;冠心病患者突发心肌梗死,浙江4名乡村医生紧急施救;高铁上老人突然晕倒,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郭彦伟施救……用浏览器搜索关键词“医务人员高铁救人”,出现词条近6000个。当群众生命健康遭遇危险的紧急时刻,医务人员挺身而出,紧急救治患者,在社会上已蔚然成风。 这,源于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天职,也在于社会对乐于助人行为的鼓励。前段时间,广西柳州一名医生在高铁上救人被索要医师执业资格证,经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这个事件印证了公众对医务人员紧急救助患者的大力支持,而且这是见义勇为,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实际上,我国早有法律支持见义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原卫生部也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院外施救性质类似于见义勇为,不存在非法行医问题,即使被救治患者所患疾病超出自己的专业范围,也不是非法行医(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我们期待更多的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挺身而出,救治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