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薛 松 丁林国
乡村医生与村民朝夕相处,守护着村民的身体健康,发挥着基层卫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激发乡村医生的工作热情,应了解乡村医生在行医过程中的困难是什么,开展诊疗服务的堵点在哪里。当前,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农村人口众多,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加大。乡村医生数量多不多?基层医疗资源丰富吗?乡村医生的治病技术高不高?这样提出问题,就会发现一系列问题需要回答,这是医疗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着力发挥好乡村医生群众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一是把握好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方向,明确乡村医生的定位。乡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人们常常说,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守门人”如何守?什么时间守?乡村医生既要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又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可是,由于乡村医生的数量有限、诊疗资源有限等,致使一些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现在,许多乡村医生把大部时间和精力放在治病方面,看病成为他们的“主业”。相关管理部门应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将难以改变基层医疗卫生的整体格局。 那么,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笔者认为,应让乡村医生充分发挥“守门人”的作用,像足球守门员一样,集中精力,严防死守;持续关注基层群众的身心健康,把预防疾病放在重要位置,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是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可建立一套培养乡村医生队伍的机制。目前,从基层卫生健康现状来看,乡村医生大多学历不高,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处于半医半农状态等。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乡村医生这支队伍在保障群众身心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诊疗技术的出现,这支队伍只有不断提高综合诊疗能力,才能满足群众的治病需求。那么,如何培养一支自愿留在乡村、服务乡村的“医疗队伍”呢?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牢医疗根基呢?笔者认为,管理部门可建立一套既符合基层实际又利于长远发展的乡村医生培育机制,让乡村医生把为基层群众提供诊疗服务作为毕生的追求,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自愿到偏远贫困乡村或地区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乡村医生为早日实现全民健康、助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