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围绕工作重心 抓好5个环节 本报记者 冯金灿 赵忠民 通讯员 江 欢 文/图
近年来,商丘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集消化因病致贫存量和预防因病返贫增量,双向发力,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抓好政策保障 完善医疗救助政策,降低自付比例,是确保所有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的关键。近年来,商丘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人口的普惠特惠医疗医保救助政策,不断完善“3+3+N”健康扶贫医保救助政策体系,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由2016年的56.3%提高到94.04%。 睢县建立“防、服、减、保”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模式,落实“两免四提一降一补”政策,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改革典型。民权县推行“六类保险、两类救助”政策,提高了报销比例。 抓好健康促进 商丘市创新开展“千医进千村服务万家”活动,共成立医疗队380支,开展各类义诊、巡诊活动。 商丘市还为因病致贫返贫家庭配发健康扶贫爱心小药箱16.1万个,今年还对出现损坏的小药箱进行了更换;面向全市发放贫困家庭医疗保障暖心卡近10万份,并根据贫困患者所患病种配备了常用药品和慢性病必备药品及宣传手册。 2019年4月,商丘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教体局和市扶贫办对全市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和实施进行科学有序的部署。2020年1月1日至9月30日,商丘市共开展健康巡讲8317场次,培训24.46万人,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培训“明白人”98578人,发放“明白纸”和健康教育处方、健康实用工具13.3万份。 商丘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扶贫办、市医保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助活动,省、市专家深入乡村,对患者进行筛查,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救治。目前,全市共现场筛查246人,入院治疗84人,手术67人。 柘城县在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宋静的示范带领下,成立52支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和29个健康扶贫政策巡讲团,深入乡村开展义诊、巡诊、健康知识宣传。睢县、柘城县、夏邑县、宁陵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诊疗平台,对所有贫困人口进行健康体检、疾病筛查、远程会诊。 抓好服务提升 商丘市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让家庭医生成为贫困人口的健康“守门人”。目前,商丘市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贫困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贫困人口每年一次以上健康体检率达到100%,每季度一次以上随访率达到100%,贫困人口中的慢性病患者治疗率达到100%。在慢性病卡办理中,商丘市指定医院、简化程序、即时办理、送卡上门。 商丘市卫生健康委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辖区内贫困人口中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服务上门、送药到户、指导到人”服务,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目前,商丘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 睢县投入268万元,开发贫困人员医疗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具有身份识别、一卡通、信息查询三大功能的健康扶贫就诊卡,并全面推广。宁陵县投资40余万元建立“一站式”结算平台,贫困人口六重医疗保障报销单据自动生成,一次性结算。 抓好人才支撑 商丘市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4年来共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2254名,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培养的全科医生占全市人口的2.1‱,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定任务;在编制落实、待遇保障、职称晋升上创新举措,解决新招录人员愿意来和愿意留的问题,让在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有前途、有奔头、有盼头;持续开展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贫困县县级医院与卫生院对口支援工作,注重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抓好机制建设 商丘市、县卫生健康部门把加强健康扶贫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重点任务,落实卫生健康政策,将健康扶贫工作做实、做细。 2020年9月中旬,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医保局、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商丘市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实施意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健全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健康扶贫工作体系;充分利用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深入到村,管理到户,落实到人,精准到病,细化到治疗方案和保障措施;进一步规范健康扶贫档案管理,完善托底保障体系,建立可持续的医疗托底保障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和问题曝光机制,大力查处健康扶贫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推诿扯皮等现象,将各县(区)卫生健康委健康扶贫工作情况和暗访调研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函告各县(区)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