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沟村的春天 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褚青坡 王景超 文/图
“我妻子再也不闹离婚了,这得感谢王书记!”南阳市卧龙区谢庄镇小王沟村李岗组村民黄华朝提起以前的困难日子与脱贫后的幸福生活,言语之间流露出感激之情,“我父亲年迈多病,母亲聋哑痴呆,生活不能自理;3个孩子在上学;妻子不堪重负,多次提出离婚。” 面对这一情况,卧龙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驻小王沟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王坤星,时常登门与黄华朝夫妇谈心,建议他们养殖山羊增加收入。一年下来,他们的山羊养殖规模已发展到20多只,年收入达两万余元。如今,住上新房子的黄华朝一家其乐融融。 小王沟村距南阳市30公里,辖区有1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765户,共305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68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多年前,小王沟村是一个文明村,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该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大不如前,以致成为贫困村。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王坤星利用党课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章党纪、法律法规、扶贫知识等;在掌握全村实情的基础上,对全村各户进行排查,为贫困户办理建档立卡手续,让困难群众及时享受到扶贫政策。 因户施策,发力致富。虽然每个贫困户都享受了扶贫政策,生活有了好转,但王坤星觉得这仍然不是贫困户脱贫的“法宝”。于是,王坤星开始帮助贫困户寻找致富项目,对接消费扶贫,与高速公路南阳北服务区负责人联系,出售贫困户种植的农产品及蔬菜,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 “村民富裕了,村集体收入也要增加。只有村集体有了收入,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王坤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接下来,他开始实施改善村容村貌改造措施。首先,他引进70余万元,改建了村文化广场,修建了公厕,绿化了道路,实现了每组通水泥路;修建了20多个垃圾池,购买了垃圾车,安装了30多盏路灯。其次,他带领村民开垦荒坡荒地400余亩(1亩=666.67平方米),通过公开竞标,以每亩每年260元的价格租给本村种植大户,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入达9万余元。最后,助力致富能手。村民田某对月季的种植技术、销售渠道颇有经验,王坤星和村集体负责人商量后,派田某去石桥镇月季基地学习,学成归来,由村集体提供43亩地作为他的实验田。经过努力,田某实现了年收入10万元的愿望,村集体也收入近万元,还安排十几名贫困户就业。 “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只有共产党才会让我这个孤寡老人安度晚年。”村民张玉连逢人便夸。 70多岁的张玉连,一年内丈夫因病亡故、儿子车祸丧命,精神打击与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多重打击致使张玉连不堪重负,精神崩溃。了解这些情况后,王坤星多次到她家中谈心(如图),又让村集体为她办了低保手续、盖了新房子,让她过上了正常生活。在王坤星的安排下,张玉连进入公益岗工作,年收入达万余元。 几年来,王坤星结合该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寻找致富项目,为小王沟村注入了活力;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王坤星与村民一路打拼,甩掉贫困村的“帽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