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应从细微处着手 □王北亚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我如约回到民权县北关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且受到卫生院领导的重视。可是,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同事和有别于培训医院的工作模式,我彷徨了;看到卫生院的诊疗设备不完善、药品不齐全等,我迷茫了。面对困难,我选择积极应对,想用自己所学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坐诊时,我牢记一位全科医生肩上的职责,不仅看患者的身体疾病,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诊治每一名患者。刚开始,因为不被附近的群众所熟识,所以来找我就诊的患者并不多,一天下来就诊的患者非常少。对此,我主动承担起卫生院的慢性病宣传教育工作,帮助群众办理慢性病手续等。这样,来就诊的患者逐渐多起来,我适时讲解合理用药知识等,得到了村民的好评。 一天晚上来了一个发热患儿,测量体温为39.5摄氏度,我给予退热处理后,仔细查体,发现患儿的双侧扁桃体化脓,脓胎附着,就用棉签蘸碘甘油为患儿擦拭脓胎,引来了同事们的围观。原来,我运用的这种临床处理手段在三级医院是很常见的,但在卫生院却是第一次。第二天,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稳定。从此,处理化脓性扁桃体炎,卫生院不再单纯打消炎针。这样,一方面可缩短治疗周期,另一方面也为患儿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为此,我得到了同事的认可。 我影响着卫生院,卫生院也影响着我。周围乡亲们对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出现了并发症,才开始治疗。对此,我对每一个就诊患者细心指导合理用药和讲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益处;对患者定期入户随访,确保能够及时用药,避免了不合理用药或用错药现象。 在基层,许多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不按时服药;卫生院的药物种类少、数量少,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病需求;很多患者是以并发症为首诊,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对此,我选择从细微处着手,逐个击破,取得明显效果。比如在贫困户和老年人体检时,会有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做进一步检查。针对这些患者,我适时讲解合理用药知识和健康饮食指导;我找出全镇糖尿病患者的联系方式,利用闲暇时间逐个进行电话随访,普及科普知识;我通过联系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对卫生院的医生进行糖尿病方面的指导,以提高医生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通过努力,大家共同把糖尿病患者管理好、血糖控制合理、用药知识讲解透彻。这样,一些患者从认识我到信任我,也增强了控制血糖的信心。 (作者供职于民权县北关镇中心卫生院) |